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艺术非人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5 16:24
【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不断地涌入中国,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初至 60 年代在国外兴起的运动,它首先兴起于美术,逐渐波及到其它的领域,并引发了文学、音乐、建筑、哲学等许多学科的一场革命。 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现代艺术的变现过程中,现代艺术逐渐地呈现出了艺术主题形象的破碎化、非物化和主题形象的消亡等各种流变过程。本论文将从现代艺术变现的第一步——立体派开始着手进行分析现代艺术主题形象的终结这一过程。 本篇论文将分为四个阶段对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1.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2.现代艺术诸流派的理念和变现 3.现代艺术的终结 4.现代艺术非人化的探究 在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了现代艺术发展和变现的几个阶段,对从现代艺术的创始人塞尚开始到立体派的革命,及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派和后现代艺术的过程这四个阶段进行了划分。 在现代艺术诸流派的理念和变现这一章中集中分析了立体派的艺术和理论,并将现代艺术划分成三个阶段,主题形象的“破碎化”、主题形象的消亡和非物化以及现代艺术主题形象的终结非形象化这一变幻过程。以及早期的苏联先锋派的艺术和先锋派的人物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康定斯基)。 在“现代艺术的终结”这一章中着重讨论了布洛克的线条绘画,即无主题形象的绘画和几位主题形象彻底消亡的抽象画家,以及克莱恩等人的绘画的“空无”和杜尚的艺术人生。 在“现代艺术非人化的探究”这一部分中则着重分析了现代艺术主题形象的消亡和出现非人化现象的原因,以及社会的发展对绘画的冲击,使得绘画艺术不得不改变自身原有的面貌。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tide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pouring into China, it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Modernism is a movement ris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sixties. It first rose in fine arts, and gradually spread to other fields, and led to a revolution in literature, music, architecture, philosophy and many other disciplines.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modern ar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sm movement, modern art gradually presents a variety of changing processes, such as the fragmentation of artistic theme image, the non-materialization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med image. This thesis will begin with the first step of realizing modern art, cubism, to analyze the end of the theme image of modern art. This paper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o discuss the theme: 1.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 2. The concept and realization of all schools of modern art. The end of Modern Art. The exploration of dehumanization of modern art analyzes severa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modern art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 This paper divides the revolution from the founder of modern art, Cezanne, to cubism, and the process of Dadaism and postmodern art represented by Dushans. In the chapter of concept and realization of various schools of modern art, i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 and theory of cubism, and divides modern art into three stages,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theme image. The disappearing and non-materialization of theme image and the ending of modern art theme image are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non-visu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early Soviet avant-garde art and the influence of avant-garde figures on European art (Kandinsky). In the chapter "the end of Modern Art",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Bullock's line painting, that is, painting without theme image and abstract painter whose theme image is completely dead. As well as Klein and others' painting "emptiness" and Duchamp's artistic life. In the part of "the exploration of dehumanization of modern art",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image of modern art theme and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dehum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n painting. The painting art has to change its original face.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立洁;;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曲婷;;浅谈现代壁挂的装饰性[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 李鹏;;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4 石治明;;艺术网络传播的大众化与大众艺术修养的提高[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5 ;近现代艺术名作鉴赏[J];秘书;2011年07期

6 孔令伟;;现代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艺术运动:1912——1949[J];美术学报;2011年04期

7 陶娟;;中国水墨对现代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盛希希;;浅论美术学院教学体制存在的问题[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9 张军;;现代图形创意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方法与作用[J];美术大观;2011年08期

10 黄专;;艺术是一种工作[J];画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毅;;“观看”的取消——以凝视为开端的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周黎;;陶艺·生活·初中美术课堂[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潘亚玲;;“9·11”后美国对“敌人”的建构[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夏金钟;;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拜金主义艺术大师”杰夫·昆斯的媚俗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曹阳;;追寻梦想的艺术——澳大利亚云多姆土著门画介绍[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济南龙都国际大酒店[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8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建刚;;艺术创作中的继承与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余华;杨春发;;辉煌中的倾斜——论宁、津两市群众声乐人才培养的潜在危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杨媚实习生石志会;朱青生:现代艺术中的“胡闹”意味深长[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肖鹰;艺术就是艺术的自我提问[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王镛;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N];文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莎莎;专家为年轻的“设计之都”号脉[N];深圳特区报;2009年

5 南京博物院院长 徐湖平;历史与现代的对接[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伍斌;艺术节首推“现代艺术板块”[N];解放日报;2007年

7 卫戈;“现代艺术”与“兰州军团”[N];兰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树成 李杨 万一 ;“798”:首都工业废墟蜕变的现代艺术村落[N];经济参考报;2005年

9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潘公凯;要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社科出版社 鹿耀世;走进现代艺术殿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期光;现代艺术框架中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孙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6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贺羽;浮华世象中的凝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燕飞;进入主流[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涛;现代艺术非人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滨;现代艺术与传统的剥离[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邵巍巍;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艺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4年

4 徐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姬准;双重视野[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邓美林;在传统写实与现代艺术之间守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志恒;借鉴 促进 融合[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孟刚;现代艺术对社会主义波兰艺术海报设计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刘博新;西方当代艺术与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梁智龙;设计基础课程与现代艺术的创造性思维[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3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73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