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mag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human science in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mage research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visual culture, art and so on is reviewed, which can generali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image research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domestic image research with image as the core catego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above fields also enlighten a lot of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in which the study of image in philosophy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basic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8JC760012)
【分类号】:J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起昌;;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邓启耀;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赵勇;;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状况——2008年文化研究学术前沿报告[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刘戈;《项狄传》与18世纪英国小说传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审美真实性问题[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6 包兆会;;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变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张雅玲;;试析图像时代文学的使命[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于德山;;《韩熙载夜宴图》的叙事传播[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许宏香;;柏拉图的仿像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叶青;;对写实与图像叙事关系的再思考——兼论“分科而习”传统对中国画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倍雷;;中西美术的画理意味的比较研究[J];书画世界;2009年06期
2 崔莹;;浅谈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发展方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戴昕;;正义的形象——对西方美术作品中正义女神形象的考察及其对法治话语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4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5 梁平;;形象诗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6 党艺峰,党大恩;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再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丁勤;;视觉的阐释——中国古代帝王图像的文化意蕴与社会功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珂;;“文革视觉风格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09年06期
9 朱永明;;信息化图像时代的视觉编码与修辞[J];包装工程;2010年08期
10 汪开庆;何培华;;平面设计三要素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宇振;;城市历史地图与近代文学解读中的重庆城市意象[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兰芳;;徐州汉画像石视觉图像的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杜少虎;;线描涂绘融合:汉墓壁画图式风格探察[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赖志强;;城市变迁与废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及其表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佳;;《解决方案》的解决之道[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吉吉;;毛泽东图像研究[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黄学建;;电视时代的审美机制:以“惊奇”重获“距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10 蔡琴;;作为视觉艺术博物馆的美术馆[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3 马丽华;东亚油画初长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肖平;基于DM642的“行人”语义提取及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和慧芳;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小新;从读图的角度谈数字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可行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遭遇“读图时代”——也谈文学史叙述方式的转变[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2 张雪梅;谢默生;;时间,又是时间——论读图时代的小说叙述时间[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3 张经武;;当下文学的图像化追求[J];东方丛刊;2008年01期
4 常宁生;当代性与地域性: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美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6 陈亚军;;杜威心灵哲学的意义和效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汤开建;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东夷图像》[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01期
8 李永毅;;暧昧的修辞,暧昧的柏拉图[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9 张杰;;视觉文化时代文学阅读的审美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杨泉;;读图——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问题域[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李松;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洛伦兹·恩格尔,汪少明;可见与不可见——从观念时代到全球时代:德国视觉哲学一百年1900-2000[J];德国研究;2005年01期
5 姜长军;;由《教皇英诺森十世》看艺术学与哲学[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9期
6 李茂宁;玄颖双;;“看”的多重语义分析[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6期
7 邵亦杨;从形式美学到视觉文化——形式问题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多重读本[J];美术观察;2003年12期
8 张金良;祁淑玲;;论电影与文学的关系[J];电影评介;2007年18期
9 李勇;;论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论与创作[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艳;;试论非文学中文学性的存在[J];理论导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杉;龙炳文;;古老的哲学 辩证的思想——简介《苗族生成学》[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王玉j;;序[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蒋永青;;中国“诗性哲学”的探索——王国维“境界”说的哲学之思[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莫伟民;;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和哲学的出路[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王振林;;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6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陈凡;;技术知识: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的新进展——荷兰“技术知识:哲学的反思”国际技术哲学会议述评[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9 闫翔宇;陈志华;;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哲学思考[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旭;;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城市特色建设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初;文学性与商业性并举[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学排行榜还有多少参考价值?[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朱辉军;就是音乐剧,也要注重文学性[N];文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蕾;热闹背后看“门道”[N];光明日报;2010年
5 胡平;文学与影视关系如何重构[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慧;打捞浙江文学记忆[N];浙江日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8 韩小蕙;在文学的门里和门外[N];文艺报;2011年
9 赵强;突出童书文学性是出版人责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视觉文化与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呈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丁莉丽;共谋与斗争:“视觉文化”时代的影视风景[D];浙江大学;2004年
3 胡俊;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冯国栋;《景德传灯录》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桂彩(思竹);多元论·对话·文化间哲学[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曦婷;时尚杂志的图像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朱春燕;文学性与话语偏离[D];浙江大学;2006年
3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祥春;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学的书写与消费[D];西北大学;2010年
5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周蓉;信息技术支撑下基础学力“读写算”的意义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迟强;广告文本的视觉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詹道勇;“看”与“炫”的快舞[D];安徽大学;2010年
9 黄U_凯;穿越图像的力量[D];河南大学;2010年
10 丁升华;詹姆逊的文化转向理论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8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7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