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的认识误区与负面影响
[Abstract]:The concept of "Wen as a Man" has profound imprinting in the creation theory, the theory of works and the theory of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China. There are two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views about "Wen as you are", one is to emphasiz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moral personality of the author, and the other is to emphasiz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tyle of the work and the temperament of the author. Neither point of view can reveal the true essence of works and creation, nor can they lead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works and creation. The unity of "Wen" and "Man" by moral personality or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ity not only binds "Wen" and "person", but also misinterprets "Wen" and "Man".
【作者单位】: 汕头教育学院人文社科系;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翠云;形同而质异:“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J];江淮论坛;2004年05期
2 蒋寅;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3 郭德茂;“文如其人”论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毛峰;;准古酌今:经典性生成的传播机制[J];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5 汤哲声;;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和入史问题[J];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黄承贵;老子美学与禅宗自然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丽;;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王婉婉;;浅析杜甫《戏为六绝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亮;孟召际;;文品与人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钟苏雨;;从梅女士到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成长”轨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马雷;;魔幻的时态建构——浅析《百年孤独》中的时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郑继猛;马茂军;;妙手作记,图画山水——范成大日记体游记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刁俊娅;;莱辛诗画异质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谊;;中国传统养生活动的理论观念探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4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8 吴猛;福柯话语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4年
9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尹霖;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魏义;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多维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褚斐青;论奥斯丁小说的日常生活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寅;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2 李计珍;“风格即人”与“文如其人”辨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凯麟,,龙兴海;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2 陈谷嘉;论孟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系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王正明;哲学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内在契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彭升,彭放珍,曾山金;道德人格内涵新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5 郭本禹;王云强;;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曾红,杨鑫辉;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0期
7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8 张春香;;章太炎“大独”观解析[J];江汉论坛;2006年04期
9 马向真;;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马建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道德人格探微[J];理论月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世德;;跳出西部大开发认识误区[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刘春耀;;青海大开发必须走出十大认识误区[A];大开发探索——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金祥;;走出认识误区 加强思想工作[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4 邹渊;;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邹渊;;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6 王德胜;宋洁;;简论震卦与国运[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吕安兴;;论张謇的道德人格及其现实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石天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道德人格[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9 程宏;;极待走出膏方应用中的认识误区[A];2009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10 赵子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临床防治的认识误区及对策(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泳;走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误区[N];工人日报;2001年
2 马泽民;民企发展的四大认识误区[N];经理日报;2002年
3 侯元兆;一个危险的认识误区[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韩璐;专家呼吁:走出肥胖认识误区[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司勇邋本报通讯员 何进凯;“新农合”,认识误区有几多[N];太原日报;2007年
6 冯景贤;禽畜用药的认识误区[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7 张彬;常见的广告认识误区[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本期主持:崔启亮;软件本地化的几个认识误区[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冯景贤;禽畜用药的认识误区[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10 陈支农;风险投资的认识误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香;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雷晓敏;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虹;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蔚;宋代田园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军;道德人格词汇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彭放珍;论道德人格[D];中南大学;2002年
3 许闯;道德人格的隐喻表征维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贺伟;论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亢丽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干;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与重塑路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潘晶;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云霞;当代女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李英林;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文化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戴茹;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发展的契机[D];宁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3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2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