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移情”之辨:从“伯牙学琴”说起

发布时间:2018-11-15 10:58
【摘要】:正"伯牙学琴"的故事见于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文为:"旧说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
[Abstract]:The story of "Boya learning piano" can be seen in Wu Jing of Tang Dynasty, "the ancient title of Yuefu wants to solve Narcissus' exercises." the text reads: "the old saying that Boya studied the piano in Mr. Cheng Lian, three years ago." As for the spirit of loneliness, single-minded, has not yet been able to. Cheng Lianyun:'my teacher and son spring in the sea, can move people.' But with the teeth of the first, there is no one to look at. To Penglai Mountain, left behind the teeth said:'I will welcome my teacher.' Row and go, and don't return in ten days. His uncle looked close to no one, but heard the sound of the heathy sound of the sea, the mountains and the birds mourn, and his sorrowful sigh said, 'Sir, I will be moved!' It is the aid of the harp and the song. At the end of the song, the ship was barged and returned. The first tooth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基金】: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主体间性的中国传统美学研究”(项目编号y20101603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黎均;中西审美移情论比较[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3期

2 胡雪冈;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先祥;沈颢的文人画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张九海;;当前五种文化雅俗观商榷[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黎均;中西审美移情论比较[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兆源;;“移情说”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6年07期

2 胡晓明;“移情”与“感应”——中西方诗学心物关系理论比较片论[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6期

3 刘谋;中西移情说论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黄健云;中国移情说的特色及美学价值[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谋;中西移情说论析[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5期

6 曹顺庆;“移情说”、“距离说”与“出入说”——中西美学理论研究札记[J];江汉论坛;1982年11期

7 高燕,苏玉君;移情说"的主客体关系论[J];思想战线;2003年02期

8 王紫;;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方“移情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体现和审美差异[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2期

9 胡健;;比德说与移情说——比较美学札记[J];固原师专学报;1987年04期

10 杨波;;“有我之境”与审美移情[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静;杨传华;;情志养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帆;;艺术创作要认真和严谨[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3 高晓静;傅淑清;;中医情志治未病化产妇危急、解师生矛盾[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吕承;;废弃纸材在艺术创作中的潜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苏敏;路广晁;;浅谈情志对脾胃病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赵新华;;慢性肾衰患者中药灌肠治疗期间情志与饮食调护[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刘杰民;李红灵;黄涛;胡浩;杨浩羿;;情志在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初探[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姜涛;彭晋;陈钢;;《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妇科疾病研习心得[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蒋筱;赵春艳;罗淑娟;;肝与长寿保健的关系探讨[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玉翠;;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谈少儿舞蹈创作体会[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葩 苏鹏程 管丽娟;百花争春中国气派[N];海南日报;2006年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事 李延声;落实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卢毅然;艺坛不老松 “顽童”数阎公[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王蓉蓉;艺术创作与社会和谐[N];北京商报;2007年

5 付映干 马涛;2006年度济南市艺术创作盘子确定[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苏唯谦;勇于创新 努力繁荣浙江舞台艺术创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徐涟;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召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记者 卜松竹;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敲定“火车开上铁路桥”方案[N];广州日报;2006年

9 苏东天;谈周天黎《春》的艺术创作[N];美术报;2006年

10 李开义 黄华;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评奖揭晓[N];云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2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永春;《内经》针刺治神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杜觉民;隐逸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清;中医学“郁”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8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罗永生;走向“正规”[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笑;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性格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李晓红;诗歌翻译中的审美移情与艺术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雪莲;移境移情[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严玉;巫文化艺术的美学内涵[D];重庆大学;2007年

5 白鹤;光环境的艺术性与功能性[D];天津大学;2007年

6 齐爱民;论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卢甜甜;幻化的现实——艺术创作的心灵化探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锋旗;关羽形象:从历史到艺术演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尹勤;也论“游戏说”[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朱科苗;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建设刍议[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3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33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