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德格尔关于文艺的源初道德维度之思
[Abstract]:If "aesthetic character" is the basic character of all literary works, then "transcendent character" is the essential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all great literary works, and "the dimension of moral origin" and "the dimension of form", The dimension of divinity constitutes the three basic dimensions of transcendental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and art. Heidegger, from the essen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poet's duty and destiny in the era of poverty, and the divin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spectively, systematically and deeply pondered and explained the "original moral dimens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not only the key to grasp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Heidegger's philosophy of art, but also has a strong realistic pertinence to cure and cure some disease symptoms of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era of consumerism, which is not only the key to grasp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Heidegger's own artistic philosophy, but also to cure some of the disease symptoms of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era of consumeris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 thought system with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汪树东;;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5 陆杰荣;论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6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麟;论法律中的事实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白刚;张荣艳;;形而上学的当代转向——从“本体论”到“伦理学”[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9 蒋关军;师生对话的澄明与实现——存在主义视界中的“去蔽”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透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天庆;;自身性与意识形态的可能限度(草纲)[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耘;;“八识”中的主体间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3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4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6 唐清涛;冲破沉默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胡长栓;怀疑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存在话语与历史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海;自由之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佳;本体论的现代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任华东;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邦芹;此在·世界·存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罗益民;巴赫金未完成性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连福;反思现代教育的哲学根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加勇;对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蕴慧;颠覆与超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珊;;论作品、真理与艺术的关系——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2 王永江;;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生死观的对比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霞玲;王贵友;;劳动的异化与技术的异化——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异化理论之比较[J];理论月刊;2010年01期
4 郜元宝;;“研究语言”和“经历语言”[J];书城;2010年02期
5 张z,
本文编号:2333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3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