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播中的道传合一
[Abstract]:As an intermediary link between art production and art consumption, positive art communication completes the process from artistic text production to artistic value realization. Only by recogniz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art communication can we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rt communication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and social relations.
【分类号】:J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邓笛;论文学翻译家的心理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李勇;作为城市审美文化的大众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管勇;;两种技术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宋阳;;对当下欢唱现象的文化解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政涛,袁红;计算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王列生;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徐德龙;;浅谈陶艺中偶然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J];才智;2009年10期
10 范英豪;本雅明在文学领域内的政治赎救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龙扬志;;诗歌的“去编审”时代[A];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杨玳Z{;;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沈军;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荣耀军;多维话语系统的竞争与共生[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叶芳;中国中小型企业设计风险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10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丽;马尔库塞艺术形式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美学观念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唐明明;中国当前大陆、香港与台湾电影的视觉文化奇观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张丽娜;帕斯卡圆球中的无极之境——博尔赫斯《虚构集》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徐振云;《民族画报》编辑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伟敬;由“理想读者”而“消费者”:消费时代读者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8年
6 夏青;符号消费,,设计与大众文化[D];汕头大学;2009年
7 张磊;论数字技术语境下的文庙建筑艺术再创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李媛;大跨建筑中充气膜结构应用的“去结构化”倾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陈静;方文山“中国风”词作的形式和情感特点[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颖慧;影像传播对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为;;当代中国画的艺术精神[J];艺术市场;2010年02期
2 褚滨;;中国人物画造型语言略论[J];艺术百家;2010年01期
3 汪人元;;回顾与展望[J];剧影月报;2010年01期
4 徐甜;;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所想到的[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5 艾青;;关于蒋兆和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及其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刘玉华;;谈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与美育[J];教育探索;2010年02期
7 鄂霞;;通古斯艺术精神与审美取向——以殷小烽雕塑为例[J];文艺争鸣;2010年02期
8 钟跃英;;东成西就——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精神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体现[J];美苑;2010年01期
9 张宽武;;河南汉画像石的艺术精神及价值[J];中原文物;2010年01期
10 刘玉华;;中西方艺术精神的异同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骥;;赛博空间中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数字计划[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2 关莉丽;;文化产业背景下的高校文化与艺术教育[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朱印海;高增平;;论新媒体艺术传播中文本与视像互动迁移中的审美思维方式[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晏青;;身份焦虑与艺术审美的置换策略——新世纪以来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生产与转换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军;;滦州影戏的传播方式与途径[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6 金钱伟;朱孟刚;;飞驰在技术和文学间的轻骑兵——手机文学[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辉斌;;承前启后的两宋乐府——“宋金元乐府诗史论”系列论文之一[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建东;;文艺功利观的历史与现状[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冀福记;;秦腔获奖剧目的辉煌与困惑[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王晓鹰;;国家话剧院剧目创作与艺术生产的工作思路[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晶;推行制作人制度 焕发院团新活力[N];海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吕绍刚 陈星星;今天,我们分享中国年[N];人民日报;2011年
3 文化部部长 蔡武;重新审视 及时调整[N];经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周静 谢强 实习生 曾帅;艺术精神与红色文化激情碰撞[N];贵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于帆;喜剧电影:请多一点艺术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蓝恩发 见习记者 朱思奇;沈阳戏剧进入“后呼兰河时代”[N];沈阳日报;2011年
7 田梅;省演艺集团去年演出5320场[N];新华日报;2011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 实习生 王铮锴;用鼠标“游览”欧美艺术场馆[N];深圳商报;2011年
9 记者 颜慧;中国传媒大学成立艺术研究院[N];文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瑾;美国乐团与富裕挥手告别[N];音乐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崔之进;后印象派艺术的色彩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韩超;艺术精神的反拨与升华[D];苏州大学;2008年
4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文参;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D];兰州大学;2006年
6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蔡元;主体意识的生成与扩张[D];吉林大学;2005年
9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婧;装修批判以及一种批判的装修[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夏商周;论艺术成为媒体[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冯赫;数码插画的多元化探索[D];山东大学;2010年
4 姜小丢;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内审视”现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魏旭;陶瓷壁画的装饰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莹珞;新中国以来红色儿童经典的小英雄形象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婷;朴素的意味[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赵然;广播剧兴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赵雪;网络媒体对艺术的影响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正贵;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34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3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