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性”的审美道德位移与悖谬

发布时间:2018-11-19 18:33
【摘要】:文学领域的道德叙事转向,仅从社会外部把握是不够的;文学内部秩序的变动,同样可引发道德叙事的审美移位与价值变迁。近些年来,伴随当代中国作家的"文学性"追求,以及对西方美学思想经验的移植,我们的文学产生不少耐人寻味的问题,如引进西方后现代的"道德悬置",却滋生反道德与道德虚无主义;高度倡扬"生命写作",却因缺乏对生命的批判而导致生命叙事的粗鄙化;在失去苦难的"革命"与阶级论讲述以后,因为文化传统习性的推波助澜,"苦乐叙事"大行其道,等等。
[Abstract]:The turn of moral narration in literature field is not enough to grasp only from the outside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internal order of literature can also lead to the aesthetic shift and value change of moral narr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ursuit of "literariness"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and the transplanta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 and experience, many interesting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our literature,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ostmodern "moral suspension". But it breeds anti-moral and moral nihilism; "Life writing" is highly advocated, but the lack of criticism of life leads to the vulgarization of life narration. After the loss of the suffering of "revolution" and class theory,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driving force, "bitter narration" popular,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伦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及其经验反思”(06CZW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史铁生 ,王尧;“有了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你就复活了”[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1期

2 高行健;;读王蒙的《杂色》[J];读书;1982年10期

3 王蒙;;躲避崇高[J];读书;1993年01期

4 赵玫;;先锋小说的自足与浮泛——对近年来先锋实验小说的再认织[J];文学评论;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哲;高红梅;;关注世俗化生存:20世纪90年代审美新取向[J];长城;2010年02期

2 李中平;;作为公共事件的王朔批评[J];沧桑;2006年06期

3 吴高园;;无力的反抗 刻意的放纵——霍尔顿与顽主形象之比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王志敏;市场化时代的文学[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郝明工;“后新时期”文学运动形态试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燕;零度的写作与艰难的超越[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7 王红梅;试析中日当代都市文学的异同[J];楚雄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8 洪丽霁;;回忆与对话——《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叙事阐释[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蔡敏燕;;谈张爱玲的自我放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武小新;;试论文化转型期的文学世俗化[J];常州师专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素霞;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红秀;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D];四川大学;2006年

4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孙谦;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7 褚洪敏;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学世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立文;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D];武汉大学;2001年

9 邱月;都市文化语境下90年代都市小说的审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于启莹;京味·市井·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卓;王蒙与新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玉萍;论处世:王蒙与老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高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两种模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杨胜刚;主体精神建立——一个远未抵达的梦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卓婷;冲突与抉择[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哲;九十年代审美变异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丽;信仰·诗意·智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显东;后现代主义与高校德育改革[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10 张永峰;作为自我认同资源的王朔[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文学灵魂的缺失与追回——从青年写作中窥看当下文学与物化现实[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2 陈墨;;雾失楼台:电影的文学性与人文维度[J];当代电影;2008年02期

3 邵燕君;;“写什么”和“怎么写”?——谈“底层文学”的困境兼及对“纯文学”的反思[J];扬子江评论;2006年01期

4 姜学军;;当代话剧:文学的回归与提升[J];剧作家;2010年03期

5 章罗生;;“新五性”与报告文学之“文学”观念变革[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王丽宏;;论文学与影视产业的结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7 张曼;;穆旦诗歌的文化容纳空间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8 饶曙光;;文学的力量——重读新时期之初“文学性”与“电影性”之争[J];大众电影;2010年04期

9 邓秋枝;;文学性、通俗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漫评冯骥才的《神鞭》及其文化心愿[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周淼龙;;时代诘问:报告文学的生或死——与黄浩、黄凡中先生讨论报告文学的生存权问题[J];云梦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沙林;舒晋瑜;;历史的细节和文学的纯净——07年中国作家读书倾向一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2 文波;;媒体时代的文学现状——近期文学热点话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3 罗岗;;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确立——以文学教育为线索的考察[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4 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5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金维克;;从“法轮功”邪教的泛滥看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历史重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王海波;;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10 曾念福;;谈新时期农业县图书馆的改革[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学排行榜还有多少参考价值?[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张林初;文学性与商业性并举[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朱辉军;就是音乐剧,也要注重文学性[N];文艺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5 赵强;突出童书文学性是出版人责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蕾;热闹背后看“门道”[N];光明日报;2010年

7 胡平;文学与影视关系如何重构[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刘慧;打捞浙江文学记忆[N];浙江日报;2011年

9 韩小蕙;在文学的门里和门外[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喻乐;只见富豪,不见文学?[N];湘潭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子慧;新时期《论语》研究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春燕;文学性与话语偏离[D];浙江大学;2006年

3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祥春;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学的书写与消费[D];西北大学;2010年

5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薛向娟;《墨子》文学性探微[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8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高志明;《史记》的文学语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3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43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