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米勒电传媒介视阈下的文化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6 11:41
【摘要】: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批评家,米勒的学术思想可谓独树一帜。米勒的文化诗学思想主要包括解构主义批评和修辞阅读、言语行为理论与文学研究、文学的前途和文学终结以及文化批评和文学性坚守等方面,通过把米勒的文化诗学思想放在当今广阔的电传媒介视阈中,可以使得我们对米勒的文化诗学思想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米勒也曾发出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是否还会存在"的疑问,但他仍对文学研究充满信心,最终得出结论:文学研究依然会存在。
[Abstract]:As the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 Hans Muller's academic thought is unique. Hans Muller's cultural poetics mainly includes deconstruction criticism and rhetorical reading, speech act theor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future and the end of literature, cultural criticism and literary persistence, etc. By putting Hans Muller's thought of cultural poetics in the broad field of view of telegraphic media,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ans Muller's thought of cultural poetics. Although Hans Muller has also raise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literary studi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will still exist", he is still full of confidence in literary studies,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at literary studies will still exis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07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招标资助项目“20世纪中外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锦龙;;试谈希利斯·米勒的言语行为理论文学观[J];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2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曹金合;;追随永恒——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剖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郭晓芬;李双宏;;《雾都孤儿》人物分析——南希的挣扎[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宁;希利斯·米勒和他的解构批评[J];南方文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岭;;文学解构研究的调整与坚守——析米勒不同时期对文学及文学研究现状与未来的论述[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2 张青岭;;解构批评家米勒小说“重复”论:兼论戴维·洛奇的“重复”及汉语中的复叠[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3 张青岭;;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综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程锡麟;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批评理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4期

5 肖锦龙;试谈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理论[J];外国文学;2005年06期

6 石艳玲;;谈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理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张青岭;;解构批评家米勒学术思想流变历程及其原因[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8 张未民;;文化诗学:寻找新的生长点[J];作家;1995年08期

9 章旭清;试论人在文化诗学建构中的主体性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祖国颂;文化诗学的实践维度与学理空间[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佩珠;林格;谭艾贤;;德国米勒公司清洗/消毒技术应用体会[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柳凯;田辉;沈韦羽;赵晓东;毛争春;金成华;潘海彬;;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米勒氏管囊肿[A];2008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体外循环学组、胸腔镜学组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欧洲兽医联合会主席谈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A];现代化养猪企业经营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李红林;曾国屏;;对米勒体系发展演变的考察——基于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的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阿毛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盛可以;;小说需要冒犯的力量(外一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8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建平;;“新公共服务”话语理论的后现代尝试——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洪;丛杭青;阮奔奔;;工程伦理经典案例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N];文艺报;2001年

2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IT是经济的核心[N];人民邮电;2002年

4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会消失吗?[N];学习时报;2001年

5 马 津;喜力何以见“喜”,百威如何逞“威”,萨泊怎样渔利[N];中国工商报;2004年

6 张目;让默顿·米勒的智慧启迪我们[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7 郎楷淳 编译;南非啤酒醉全球[N];经理日报;2002年

8 余桔云 译;人弃我取 倒行逆施[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9 袁星;比尔·米勒:持有长期增长轨迹公司[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记者 刘霄;凤凰联动6月独家推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全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月;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郭艳娟;阅读的伦理:希利斯·米勒批评理论探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王庆勇;论亨利·米勒的小说艺术[D];南开大学;2010年

6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8 盛葳;历史的错位:J-F.米勒及其在中国的评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冰;论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圣传;文化诗学本土性探源[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3 项楠;走向真正中介的文化诗学原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段德宁;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语言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谭奇辉;文学与文化的纠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伍依兰;解构批评在中国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克俊;浅析米勒绘画艺术的时代感与现实性[D];山西大学;2012年

8 吴承笃;巴赫金文化诗学中的对话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静;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10 余颖;米勒的绘画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65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65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