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西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沈从文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8-01 14:39
【摘要】:中西比较视域下沈从文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20年代末至50年代、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及80年代后期至今。第一阶段的研究无突出主题,具有非系统性和碎片感,是印象主义式批评;第二阶段成为沈从文评论的重要历史时期,新批评式的文本细读所确立起的学理性以及人文主义批评思想是本阶段主要特征,夏志清、金介甫等人的研究极大提升了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第三阶段的研究文化意味浓烈,关涉到弗洛伊德思想、尼采和叔本华的生命哲学、基督教文化、卢梭的自然审美观和现代性等问题;平行比较主要在沈从文与福克纳和哈代之间进行。
[Abstract]:Shen Congwen's research from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China and the Wes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rom the late 1920s to the 1950s, from the 1960s to the early 1980s and from the late 1980s to the present.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tudy has no prominent theme, has a sense of non-systematic and fragmented, is an impressionist criticism; the second st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of Shen Congwen's comments, the academic rationality and humanistic criticism thought established by the careful reading of the new critical tex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age, and the research of Xia Zhiqing, Jin Jiefu and others has greatly enhanced Shen Congwen's status as a world literature. The third stage of the study of culture means strong, related to Freud thought, Nietzsche and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 of life, Christian culture, Rousseau's natural aesthetic and modern issues, parallel comparison mainly between Shen Congwen and Faulkner and Hardy.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国昌;论沈从文的宗教精神[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锦;;夏志清对新时期以来内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陆美娟;彭文娟;;《金锁记》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刘方旭;;花自飘零水自流——张爱玲《花凋》与契诃夫《迟开的花朵》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曾建华;;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王卫平;刘栋;;现代都市小说中的北京想象——以老舍、沈从文、张恨水的创作为中心[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7 雷丽平;沈从文对自然文化的选择——还乡文学[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孙玉君;;“人文合一”的宿命悲剧——从祥子的堕落到老舍的自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德强;;“真实” “人性” “超越”——浅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标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松永;;人性的真实与人生的苍凉——张爱玲名作浅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裕容;;王余杞代表作《自流井》与盐文化[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2 杨四平;;中国新诗海外传播与接收的主体性因素迁移[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现代文学部分)[C];2010年

3 梁小娟;;“莎菲”在20世纪中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现代文学部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练暑生;如何讲述“文学”的故事:民族的和现代的[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5 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梅英;“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丛v,

本文编号:2521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21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