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先锋派的抽象艺术
[Abstract]:Abstraction can become an independent modern aesthetic category, in addition to the material reasons for the deepening of the process of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lso a kind of avant-garde concept supporting the pursuit of progress. The latter provides the spiritual motive force for abstract art from the ideological concepts of revolution, elite, freedom, innov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模糊性生存:现代性进程中的审美策略研究”(院阅A0808)的成果
【分类号】:J1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东;吴效刚;;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意义[J];江海学刊;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6 马娣子;后现代的城市文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许蚌;分解与实验:现代艺术的核心力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郭小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10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漫宇;;电脑技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史修永;;从焦虑体验的角度看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晓毅;;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现代主义特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妍妍;试论具象油画语言的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苗红润;融合抽象画特质的版画创作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小鲁;从平面构成角度解读立体主义绘画——反观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兆武;生命·诗与思·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华;周小红;;波德莱尔与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卫华;;论波德莱尔对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贡献[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胤逵;;俄国现代性及其悖论——普罗革命语境中的俄罗斯先锋派艺术[J];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4 甄影博;;“先锋”是一种立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5期
5 黄世权;现代性的多维测绘——《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8期
6 全峰梅,白晋平;建筑现代性的诸副面孔[J];艺术探索;2003年04期
7 阮南燕;孤独者的自我毁灭:先锋之悖论[J];当代文坛;2005年06期
8 陈晓明;;重返现代性氛围及其更有效的超越——关于近期“晚生代”的艺术表现力的探讨[J];长城;2003年01期
9 克莱尔 ,河清;论美术的现状 克莱尔译评(二)[J];美术观察;2002年09期
10 张小平;;论先锋艺术及其特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江;论西方艺术中的先锋派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5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8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9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21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2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