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与寺院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小华;;古称《渌水》今《白~弧贰朵怂酚搿栋讆弧返墓叵堤轿J];乐府学;2011年00期
2 何言宏;郑小琼;;打工诗歌并非我的全部(访谈)[J];山花;2011年14期
3 北塔;;东北汉子的那一抹柔情——读陈泰灸诗歌之印象[J];诗林;2011年04期
4 闫玲月;;疯根[J];短小说;2011年07期
5 李俏云;;“诗人的春天在中国”讲座之“兰波与诗歌的使命”在首师大举行[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6 ;“因诗得福”趣闻集[J];辅导员;2011年Z2期
7 周正旺;;金奖[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1年08期
8 李悦;;徐志摩诗作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9 曲建敏;;驻校诗人王夫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讲座[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10 范云晶;;抵达:从生存之痛到生命之痛——郑小琼诗歌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清;;“盐”意之间看白居易的诗歌创作[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2 刘士杰;;不屈的意志 不懈的追求——访老诗人绿原先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3 苏品晶;;一颗虔诚的诗心——“绿原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4 冯雷;;从诗歌的本体追求看“底层经验”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5 陈亮;;她的诗歌和她的世界——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6 陈亮;;写作:一种永不停息的探索——梁小斌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7 曹德和;;从诗味的产生谈诗歌分行[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谭汝为;;诗歌修辞辩证思维例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霍俊明;;“郑敏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10 ;“思想之狐”的认知语言学分析——兼论诗歌创作的认知规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晋;2009年山西诗歌创作简述[N];太原日报;2010年
2 申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诗歌创作现状堪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陕西省作协理事、宝鸡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景斌;宝鸡诗歌创作简述[N];宝鸡日报;2010年
4 记者 刘长青;全国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安阳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杨;直面诗歌创作多种实践[N];文艺报;2011年
6 张兴君;诗歌,支撑生命的高度[N];张掖日报;2007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就诗歌创作而言,奇迹并未发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贵作;贵州评出“十大影响力诗人”[N];文艺报;2009年
9 明照;诗歌创作要注意三个问题[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滢莹;诗歌创作不应与时代割裂[N];文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欣欣;美术背景·艺术理念·诗歌创作[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谢建忠;《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对唐诗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玲;袁枚诗学思想述论[D];扬州大学;2005年
6 王芳;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复旦大学;2005年
9 祝伊湄;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明扬;姚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洁;顾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高菊荣;唐代诗人与寺院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珩;战士与诗人的足迹[D];河南大学;2006年
4 陈菲;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隐喻的认知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丽;持续的到达—王家新的诗歌世界[D];西南大学;2008年
6 金洁;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东正教思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新凤;从有迹之韵到无弦之乐—由“艾略特与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走向”看新诗发展的第三维度[D];复旦大学;2009年
8 陈晓园;论W.H.奥登与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合”与“分”[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冠芳;唐代润州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丹阳;漂泊他乡的诗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4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2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