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女性文学审美视角的形成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婧;;审美视角下高校琵琶教学质量的提升[J];北方音乐;2017年08期
2 贺抗柱;;审美视角下的荷塘美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22期
3 姜巍;;感触美国[J];中国铁路文艺;2017年01期
4 张德林;;审美视角与艺术深度——小说艺术谈[J];小说评论;1986年06期
5 向荣;死亡,黑暗中观照人生的审美视角——评《大林莽》等四篇小说的死亡观[J];当代文坛;1988年02期
6 胡良桂;现代长篇的审美视角[J];求索;1989年04期
7 虞驰;刚正求实总有报——读京夫的中篇《人文地理》[J];小说评论;1989年03期
8 任仲伦;;多一点意味 少一点意义[J];电影艺术;1989年02期
9 李镜如;;王庆小说创作漫评[J];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03期
10 赵统斌;;审美视角的新变[J];菏泽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荣光启;;“夜半”的女性写作——阿毛诗歌解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天真;;女性写作:从性别斗士到社会牛虻——以阿毛的创作为例[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惠芬;;上海书写和近年女性写作中的性别与空间(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彦;;女性写作:从身体到经验——兼论当代女作家的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霞子;;浅议新时期科学童话的发展和创新[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周瑟瑟;;镜中突围:诗性的逃脱——评阿毛《杯上的苹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必胜;故事的意义和小说的魅力[N];文艺报;2016年
2 方维保;构筑新史传的审美视角[N];人民日报;2015年
3 江岳;如何写好一个“女”字[N];人民日报;2010年
4 白海军;他民族成员草原旅游的审美视角[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5 白烨;女性写作的个人化与多样化[N];北京日报;2002年
6 李劲松;女性写作的两难[N];重庆日报;2000年
7 ;过去与现在的女性写作[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乔世华;对女性写作另辟蹊径的观照[N];中华读书报;2018年
9 西篱;上海叙事与女性写作[N];文艺报;2013年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张保宁;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素平;十七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女性写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屈雅红;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新时期女性文学审美视角的形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向辰力;女性审美视角下的布依族蜡染[D];广西大学;2018年
3 颜学成;审美视角下的“治愈系文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4 付晓宇;基于审美视角下文化建筑的象征手法及其设计元素[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冯小萍;人与自然:知青文学的一种独特创作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芬萍;基于审美视角的小学古诗诵读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蒋青芳;论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路向[D];苏州大学;2001年
8 朴玉;当代审美视角下的孕妇装设计与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9 邵巧治;女性写作话语策略[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杨海天;“葵花”找寻于“密林中”[D];山东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2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