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苦难主题论

发布时间:2020-04-16 17:41
【摘要】:在日伪残酷的文艺政策控制之下,东北沦陷时期文学里,直接表现“反满抗日”的爱国内容是不多的,更多的是描写生命的摧残、毁灭,精神的压抑、痛苦,以及由此而联想到我们民族正在经受的苦难。因此,本文拟以“苦难”为切入点,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力图展示那个特殊年代东北人民真实的生命状态,探讨拯救苦难的真正出路和东北作家执着于反映现实的文学态度以及在严酷的文学环境里开拓的艺术表现。 第一章,考察东北沦陷区文学苦难主题存在的原因。东北地域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沦陷的时代环境造就了东北社会的现实苦难,而东北作家接受国内外进步文学的影响,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和个人的伤痛经历,使得苦难的写作成为表达自身和时代情感最为合适的方式。 第二章,具体分析沦陷时期东北文学世界里苦难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日伪的残暴统治使得东北社会陷入悲哀绝望的境地,广大的底层民众挣扎在生死的边缘,物质的极度贫困和悲惨的命运成为普遍而显著的生存困境。这种历史现实也深刻地影响着东北的知识青年,他们悲愤、苦闷、迷茫,最终走向或奋起或堕落的人生路程。东北女性背负封建传统的压迫、男性的蹂躏,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命运显得尤为艰难沉重。 第三章,探讨异族统治下民族复兴、拯救苦难的力量。出路的探索在东北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这源于作家思想的局限,也源于社会环境的严酷,但在东北地域风情的展示中,东北人民美好的精神品质,反抗暴行的血性和正义,使我们感到沦陷地狱里的温暖和希望。 第四章,探索苦难写作的价值和意义。苦难的写作婉曲地抨击了现实的黑暗统治,否定了各种反动文学和“闲”文学,延续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和新文学“为人生”的文学态度,也曲折地表现了东北作家的民族感情;隐曲的形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德宗;;沦陷区文学地图的重绘与“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2 冯昊;;身份确认与文学批评——以有关沦陷区作家的争鸣文章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泉;二论史实是评说沦陷区文学的前提——对《沦陷区文学认识误区》的回应[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4 逄增玉;东北沦陷时期的乡土文学与关内乡土文学[J];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02期

5 黄万华;“艺文志派”文学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02期

6 黄万华;;乡土、民族意识上的文化冲突——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中外来文化影响考察[J];海南师院学报;1990年02期

7 吴晓明;;伪满洲国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黄万华;论沦陷区作家的创作心态及其文学的基本特征──纪念抗战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王向远;;日本对华侵略与所谓“支那国民性研究”[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10 金训敏;反思与探索——东北沦陷期文学研究之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本文编号:2629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29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