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文男性化审美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9:27
【摘要】: 初唐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辉煌的业绩。从唐代文学发展的整体流程看,初唐女性对文学的贡献不可磨灭,而这些女性创作者中有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那就是皇室女性。其中有手握重权的武则天,有直言进谏的徐惠,有参政议政的上官婉儿,她们的创作大多呈现出一种男性化的审美形态,而这种审美形态的形成源于她们男性化的心理。 武则天在以《唐明堂乐章》、《唐大橶拜洛乐章》为代表的这类诗歌的创作目上体现出男性化的特征。同时以《腊日宣诏幸上苑》和《升仙太子碑并序》为代表的这类充满帝王之威的诗文,以及以《从驾幸少林寺并序》、《游九龙潭》、《早春夜宴》为代表的山水游宴诗中,都可以看到其男性化的审美形态。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家庭、宫廷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武则天经过了,性格形成期的男性化认同;两次入宫的男性化心理得到强化;称帝之后的男性化心理转变完成,三个阶段。由一个崇拜男性的少女,逐渐成为了一个拥有男性化心理,并极度崇拜权利的男权社会最高独裁者。 和武则天同时期的另外两位女性:徐惠和上官婉儿。徐惠以《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为代表,将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作为参考文本进行创作,全文气势流贯、议论纵横、骈俪华美,深有大将之风,刚毅之气完全是男子气度、贤臣之风。和武则天的男性化心理转变完成不同,徐惠的男性化心理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对男性的模仿,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男性看待,在徐惠的行为处事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 上官婉儿的诗歌从内容上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抒发个人情感的,以《彩书怨》为代表;一类是写景状物的,以《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代表;第三类是应制唱和的,以《驾幸三会寺应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三首为代表。这三类诗歌在审美视角和审美意象的选择上都充满男性作家的豪放气度,丝毫看不出女性特质。与之对应的男性化心理的完成可以看做是一种自然性的结果,出生掖庭局导致了她对自身性别的漠视,对男性性别与权力对应性的模糊感,进而促使了她对武则天全方位的认同,最终成为了一名拥有男性化心理的宫廷女官。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41347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沙;;武则天的诗歌艺术成就及她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赵小华;;激荡的时代与走向灿烂的文学——武则天时期政治对文学影响论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罗时进,李凌;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641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