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

发布时间:2020-05-05 04:06
【摘要】: 本文以“重述五四”为历史线索,探讨“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这一重大问题,从而为40年代文学转折的发生轨迹,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起源做出解释。全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尤其是“延安”对“五四”的阐释,揭示文学转折中的意识形态背景对文学发展,,文学史叙述的重要影响。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具体框架如下: 引言:合法性与“当代文学”的“传统”。“当代文学”(被认为是“新的人民的文艺”)的合法性论证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建构出伟大“传统”的“当代文学”是其合法性论证的关键。 第二部分:对“重述五四”的概念和意义的解释。“重述五四”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也就是延安文学时期到新中国,毛泽东及其主流批评家对“五四”所做的不同于此前五四一代人关于“五四”的叙述和评价。“延安”对“五四”的重述使“当代文学”的“传统”得以“发明”,这使得即将到来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当代文学”)获得了合法性地位。 第三部分:“重述五四”的第一方面,即对五四“历史事实”的重述。在左翼以及“延安”关于“五四”的历史叙述中,有着这样一个特点:对广义的“五四”,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忽视,而突出狭义的“五四”,即五四爱国运动。对无产阶级兴起,尤其是“六三运动”的突显,以及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发展,共产党成立的“选择记忆”,是激进现代性诉求“历史化”的关键。 第四部分:“重述五四”的第二方面,即对五四“历史意义”的重述。通过“表述”这个最富于生产性的问题,揭示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对五四“历史意义”的缔造。在五四时期一代人的论述中,五四的性质和领导权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不言而喻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甚至在20年代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的历史叙述中,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指认为是腐朽、没落的文学形态,但其性质和领导权的归属并没有改变,只是到了40年代的“延安文学”,“五四”才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第五部分:“重述五四”的第三方面,即对五四“历史价值”的重述。在五四一代人的历史叙述中,五四被认为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启蒙运动”的高扬,其历史价值显得意义非凡,而在“延安”毛泽东等人的历史叙述中,其“历史价值”被重新叙述:自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被予以排斥,五四“民主、科学”的叙述方式被“反帝、反封建”取代;个人主义被认为是“万恶之源”而受到批判,清除;启蒙的主体发生了“倒错”:启蒙者被启蒙。 结语:“影响的焦虑”与“历史的吊诡”。“五四”这一“伟大的传统”对“当代文学”构成了一种“影响的焦虑”,基于对这种“焦虑”的克服,“延安”不得不对“五四”进行有意识的“误读”、“贬低”,从而树立自己的伟大形象。随着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权威性的树立,“当代文学”的“五四”传统,在各文学史著述中得到体现,并流传至今。然而,不同时期对其的质疑之声,又构成了“历史的吊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刚;王又平;;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1期

2 郎朗;;刍议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9期

3 张均;;当代文学的现实与“现实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4 金生翠;王源;;甘肃当代文学的影响力分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5 王晓宁;吴建利;;论当代文学与中学生及中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S1期

6 王锐;;当代文学苦难叙事的若干历史局限[J];才智;2017年31期

7 郭承武;;现当代文学所蕴含的美学特征[J];现代交际;2018年03期

8 邓萍;马会娟;;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国的译介和接受:1949—2015[J];外国语文;2018年01期

9 周磊;;山东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J];民族翻译;2018年01期

10 李晓梅;;论当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嬗变[J];江汉论坛;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政超;;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模式创新[A];“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2 张舟子;;从“拿来”到融入——基督人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A];东方丛刊(2008年第4辑 总第六十六辑)[C];2008年

3 张福贵;;两种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质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5 荣跃明;;当代文学的“文化转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6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一体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王本朝;;文学会议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格非;张柠;;当代文学的精神裂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9 谢廷秋;;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报告[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董志强;;当代文学之世纪末鸟瞰——从文学观念看文学的演变[A];东方丛刊(1996年第4辑 总第十八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尹玉珊;“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陈才;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无需参照物[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鹏禹;当代文学:走出去,还要走进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

4 冷霜;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N];海南日报;2019年

5 程光炜 魏华莹;当代文学七十年的分期、研究和史料建设[N];文艺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金涛 实习记者 郭铂;当代文学与当代艺术相互助力[N];中国艺术报;2019年

7 主持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张君成;文学出版:当代文学将成主战场[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

8 陈才;当代文学何必拒绝明星作家[N];中国青年报;2009年

9 杨毅;倾听当代文学的潮汐[N];中国艺术报;2018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刘江凯;当代文学的“当代性”与“国际化”问题[N];文艺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2 张志彪;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4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5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钱文霞;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裕固族当代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坚;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阮氏妙龄;越南当代文学的“他者”与“同行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刚;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特日格乐;乌兰牧骑与蒙古族当代文学[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钟媛;冯雪峰的编辑实践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D];南京大学;2015年

4 何叶;童年期儿童现当代文学经典的文本接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高敏;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选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彼蔚;改写与操纵:小说《金陵十三钗》西班牙语译本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杜娃来;内蒙古当代文学在蒙古国[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许婧;当代文学媚俗倾向的原因探析[D];扬州大学;2013年

9 陈雪;初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的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志勇;“写真实”理论在当代文学体制内的境遇考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