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南宋名臣吴潜的政治生涯
发布时间:2020-05-05 08:23
【摘要】: 南宋理学名士吴柔胜四子吴潜于嘉定十年状元及第后,其一生都挣扎在理宗朝的政治漩涡中。他以理学为经世思想,出知地方则忧其君,入主中央则忧其民,为江山社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亮刚直”之臣,是典型的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吴潜家学渊远,祖、父两代均以理学为业。其父吴柔胜,曾任理学教授,因“庆元党禁”被罢官。后重新启用,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其兄吴渊,从小立下“报国为民”之志,苦心力学,勤政为民,铁面无私。受家境熏陶,吴潜亦勤奋拼搏,二十三岁即状元及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仕宦之旅。 从政后的吴潜,以天下为己任,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出任地方,则关注民生,独创“义船法”,减免赋役;开河筑坝,兴修水利;设置广惠院,赡养孤寡老人;设关御寇,肃清海道,巧治盗贼,清新社会风气。虽远在乡野,但吴潜仍时时关注国家形势,直言谠论,倾动一时。在国防上,针对强大的蒙古兵力,吴潜从南宋的军事实际出发,提出“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的策略,并论述了他的“保蜀之方,护襄之策,防江之算,备海之宜”,深受皇帝赏识。在经济方面,吴潜颇有头脑,提出了“纸币,国家之命脉”论,朝廷应吸取金亡于钞法的教训,即刻整理楮币。淳yP拜相,吴潜即“专任救楮之责”。可惜在位时间短,阻力大,收效甚微。开庆年间,蒙军三路攻宋,王朝危在旦夕,吴潜再次拜相,力挽狂澜,可结果却是贾似道霸占军功,加官进爵,而吴潜遭诬,被贬于荒毛之地循州,最后被贾似道爪牙刘宗申毒死在贬所。 身处风雨飘摇的晚宋时期,吴潜虽有一腔报国热血,却由于未遇明主,权相当道,朋党斗争等原因,他终究壮志难酬,只落得“自空怨”的无奈叹息。本文拟对吴潜从政一生的业绩,壮志难酬及官场浮沉作以简单概述,以希对吴潜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49818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丛何;吴潜词比较谈[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9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