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寻根派文学的当代新儒家路向
发布时间:2020-05-05 08:18
【摘要】:当代新儒家所走的道路是一条会通中西,探求儒家思想现代化的新传统之路。他们以现实为根基,遥契古圣先贤的哲学慧命,自觉接续儒家“道统”,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以之为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的根本精神,吸收西洋文化,以之为“用具”,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一种既保持中国的传统和特色,又能适合时代潮流和世界的新型文化,开出儒家新形态,寻求其现代化。它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其基本思想路向概言之即为“返本开新”。返归传统,自我批判,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和鲜明的主体意识,“援西学入儒”,儒化西洋文化。而八十年代的寻根派作家在无意的有意间走了一条与当代新儒家相似甚至相同的道路。本文就循着他们的这一相似甚至相同的路径,重点考察了寻根派的主流作家在诗学美学、人格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当代新儒学的情致。 本论文总共三章。第一章分三节,重点理析出寻根派文学所体现出的当代新儒家的三种主要美学形态,依次为生命美学、非艺术亦艺术的文学人生化、道德理性的伦理美学。着重剖析了寻根文学在作品中所彰显出的新传统美学的意蕴。 第二章是人格论,重点探讨了寻根派作家在塑造人物时所体现出的传统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型,并依次归纳出其具体体现的诸如关注现实的功利性与艺术人生的追求、“天人合一”的现代践履者、也言义利的当下人、内圣人格的孜孜以求等表现形态,概括出了其合时代、合人情、合理性等的特点。 第三章是对寻根派文学作宏观的历史审视,并附带论及寻根派作家。这章认为,寻根文学在对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人格等的开拓与显发等方面除了所具有的有价值的启示意义外,同时也有着其昙花一现背后带给我们的诸如对传统文明、文化自我等的深沉思索。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49810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7
【同被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耀军,高松;“寻根文学”与民间、地域文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杨义;;当今小说的风度与发展前景——与当代小说家一次冒昧的对话[J];文学评论;1986年05期
3 李庆西;;寻根:回到事物本身[J];文学评论;1988年04期
4 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寻根”小说[J];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5 王光明;“寻根文学”新论[J];文艺评论;2005年05期
6 旷新年;“寻根文学”的指向[J];文艺研究;2005年06期
7 解谭文;传统文化与文学“寻根”——与李书磊同志商榷[J];文艺争鸣;1987年02期
8 熊修雨;寻根文学民族化追求的回顾与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董小玉;试析“寻根文学”对现代主义小说精神的汲取[J];宜宾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龚敏律;韩少功的寻根小说与巫楚文化[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艳林;论寻根文学民族文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守标;寻根文学与精神家园[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9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4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