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东汉建武时期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1:27
【摘要】: 东汉建武为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从公元25年到57年,共33年时间。为了论述的连续性及完整性,本文还要涉及建武前部分更始时期的文学。 东汉建武年间的文学创作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时期处于王莽乱汉之后,光武帝践祚之后还有十余年时间处于战乱之中,属于乱世。建武文学基于此种状况,留下了时代的痕迹。处于乱世,士人们的思想相对活跃,他们敢于向执权柄者进言,无所顾忌。这个时期创作思想是解放的,创作风格几近于战国策士文风,游走于各主事者之间的士人们大多长于分析利害、权衡形势、出谋划策,语言明快畅达、感情丰富充沛。 对这一时期文学的论述,多散见于各类文学史及各种哲学、史学著作,且比较简略,缺乏较深入的探讨,至今尚未有专门研究此时期文学的论著出现。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历史事实,从具体文学作品入手,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各类文学创作进行较为深入的论析,试图揭示出此时期文学创作的特质及变化,为汉代文学研究作出些许有益的工作。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武年间政治形势及思想文化状况。着重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政治形势、各种思想以及总体文化概况。 第二部分,建武年间的疏奏、游说之文及其他。重点阐述此时期的疏奏及游说之文,结合这些文章产生的政治背景,具体论述它们的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汉之际,军阀混战,游士又起,纵横之风大兴。所以,建武时期出现了众多游说之辞。士人们分析时势,陈说利害,在为所事之主争取人才及战略上的主动等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些游说的文章,行文朗畅,饶有气势,用笔淋漓畅快;或笔挟浓情,朴实至诚。此时期的疏奏一改西汉末年和缓纡徐、典雅醇厚之文风。处于两汉乱世之际,此时期的奏疏多涉及军政纷争、国家治理诸方面内容,由于多是充满感情之作,所以文风与西汉后期的同类作品有较大差异,表现出语言明快畅达、感情充沛,基本脱离援引经文说理的趋势,骈化倾向较为明显。 第三部分,建武年间的尺牍文。这一时期的尺牍文,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怨以及对时事的分析成为主要内容。作品抒情性强,运笔随意,感情自然流露。本文在分析这些尺牍时,着重关涉它们产生的背景,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心态。此时期的尺牍也具有时代特色。这些尺牍大都关涉军政方面的内容。光武帝与诸将及诸将之间互相来往的尺牍,大多是在纷争中争取战略主动、劝降敌将之作,此类尺牍表现了时人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政治的远见卓识,他们权衡形势,向对方陈说己见,颇具战国策士文风。对后代乱世尺牍有较大的影响。 第四部分,建武年间的辞赋。该时期述志赋、纪行赋及都邑赋在文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且反映了辞赋创作从西汉到东汉的过渡的性质。此时期辞赋数量虽然不多,但它们在整个辞赋发展史上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与地位。 第五部分,桓谭的《新论》。作为此时期唯一传世的子书,《新论》蕴涵着桓谭大量的积极思想,前贤对桓谭思想的论述已颇多,本部分重点论述《新论》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认为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作者善用譬喻、辩论是非;借助故事、彰显己意;善设机巧、长于论辩;还有文章的语言较为浅显,句式也较为多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银清;汉魏书牍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德纯;两汉尺牍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扬;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0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0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