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传播

发布时间:2020-05-06 06:47
【摘要】: 现代传播技术促进了报刊出版业的发达。随着报刊的广泛传播,由《新青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为之传播火种的文学在现代传播的条件下脱胎换骨。本文以《新青年》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功能、文学反馈、文学受众、文学效果等方面论述了新文学的兴起、传播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现代特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主要阐述现代传媒对文学的影响,,研究《新青年》的传播与新文学之间关系的价值。简介《新青年》的发展历程,说明本文的考察范围。 第一章:《新青年》文学传播的功能。文章从正负功能、四项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新青年》发起的新文学的作用。正功能主要涵盖了符号现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符号现代化又包括了白话文的兴起、注音等改革及文学现代化。负功能有造成价值真空、对民主与科学理解与传播的不足和失误、传播的虚拟空间与现实之间有差距等。 第二章:《新青年》文学传播的反馈。现代传媒技术促进了反馈的便利。文章从正面反馈和负面的论战两大块论述了《新青年》文学传播的社会反响及新文化运动在反馈中的发展。 第三章:《新青年》文学传播的受众。论述了《新青年》的传播对象主要是青年和平民并提出了它的传播模式。这些都是不同于传统文学的。 第四章:《新青年》文学传播的效果。由于《新青年》传播的现代特质,形成了强大的效果。它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了文学革命、促成了五四运动。《新青年》的传播经过了长时期的消化和接受,最终要靠时间来定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磊;《新青年》与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形成[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2 吴川;《新青年》“戏剧改良”论争及价值评估[D];河北大学;2010年

3 晏洋;从传播学解读《新青年》[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官雅娟;再论“赵树理方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0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50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