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考辨三题
发布时间:2020-06-01 22:20
【摘要】:历来关于《列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列子》的真伪、成书年代和作者上,而对于此书的思想文化价值都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留下许多遗憾和空白。本文在前贤论述的基础上,对传统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辨析,就列子其人其书,《列子》的整理、流传及注本,《列子》的思想源流和作用影响等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基础性的考辨、梳理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列子》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本文一章一题,由三章组成。三章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辅相成。首章对列子其人其书略作考辨和评述,并从伪书的标准、刘向《列子叙录》是否伪作、张湛是否作伪、《列子》是否包含佛教思想、《列子》是先秦黄老学著作还是魏晋玄学著作等五个方面考辨,认为《列子》基本保留了先秦道家列子流的思想脉络,有较明显的早期黄老学特征,其主体应当被看成是一部先秦子书;《列子》研究应立足于这个事实。次章全面梳理和探讨《列子》传播的历史脉络,将其流传分为四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主要注本进行简要的评述,并总结各个阶段《列子》流传的基本特点。末章立足于文本,从思想史的角度分别对《列子》与道家和道教的关系进行探讨和比较。《列子》的思想源头之一就是先秦道家,体现了道家思想从原始道家向黄老道家转变的倾向,与先秦其它道家思想、魏晋玄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列子》和道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道教对列子的尊崇和对《列子》思想的吸收上。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92154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卞鲁晓;《列子》人生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淑营;《列子》介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褚薇薇;张湛及《列子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冷培蕾;《列子》文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2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92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