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无处立足——论盛可以的女性写作

发布时间:2020-06-01 23:09
【摘要】: 在当今文坛,女性文学的研究逐渐热门起来,但在这样的整体研究状态中,作家盛可以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之所以出现这个空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该作家刚出道不久,学界尚在审视她的价值,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个作家和以往女性作家的自我炒作相比格外的低调,因此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考量一个作家的价值必须要把这个作家放到文学的历史视野中,盛可以的写作意义在于,她代表着女性写作发展到新世纪,终于在走出与商业合谋的“身体写作”等死胡同之后,看到女性写作仍然具有健康光明的发展可能。 在写作的内容题材上,盛可以主要围绕着与女性至关重要的爱情、婚姻、家庭这几个主题,但是她却生发出了对这个时代的情感状态所不同的理解,也揭示出了女性所处的无奈而悲剧的命运。通过对她几部作品的联系性阅读,我们发现她的创作呈现出一个整体性趋势,那就是她试图在为当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绘制一副地图,这幅地图也揭示出了她女性写作呈现出的观点:女性悲惨而无以立足的人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挺;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韩伟;试析《傲慢与偏见》和女性写作立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印象点击[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1期

4 张岩冰;妇女的创造力与女性写作——简论女权主义有关女性写作的理论[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王军;;四十年代的叙事悖论:女性写作与革命[J];创作评谭;1998年02期

6 李大敏;论当代女性写作主体意识的突起与转变[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卢升淑;;女性写作的反叛性——左撇子的故事[J];粤海风;1999年04期

8 郝雨;;感受完整博大的女性[J];博览群书;1999年08期

9 张艳芬;跨越低矮的天空——谈女性写作私人化的局限[J];美与时代;2003年11期

10 林丹娅;解读所指:从“身体”到“宝贝”——一次讨论会记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天真;;女性写作:从性别斗士到社会牛虻——以阿毛的创作为例[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3 陈惠芬;;上海书写和近年女性写作中的性别与空间(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彦;;女性写作:从身体到经验——兼论当代女作家的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荣光启;;“夜半”的女性写作——阿毛诗歌解读[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家;;疼痛的开放之花——我所认识的李轻松诗歌[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淑云;;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现代转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宋丹;;论新时期实验小说的三次浪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福国;女性生存状态有“五低”[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张保宁;女性写作应该与时代共振[N];光明日报;2011年

3 ;女性写作 惊喜不断[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文 本报记者 陈熙涵;女性写作何必都“叫喊”[N];文汇报;2003年

5 ;耶利内克的女性写作风格[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李劲松;女性写作的两难[N];重庆日报;2000年

7 ;女性写作:限制与自由[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傅浩;期待女性写作迈向更广阔的空间[N];文汇报;2001年

9 王艳芳;静默时刻的女性写作[N];文艺报;2006年

10 林丹娅 厦门大学文学院;女性写作:在混同中清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雅红;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3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5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林晓云;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璐;困境中的反叛与突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文;暧昧的女性写作——对“70年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林晓云;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形态特征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卫泽;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和意义[D];湘潭大学;2003年

4 陈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家宝;女性/个体“自我”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文静;女性视野的丰富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吕树梅;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贞节观[D];厦门大学;2001年

8 唐晓玲;女性禁忌的破除与新时期女性写作[D];郑州大学;2000年

9 郑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刚罡;阿特伍德与林白的女性写作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2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92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