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曾国藩的文体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20:09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关键时刻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现代乃至当代颇受争议的显赫人物之一。在曾国藩逝世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于他的评价与研究几乎不绝如屡,并掀起两次热潮。其中,在前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主要集中于对其历史功过的评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领域扩展到对其洋务、家教、人才、养生、修身、理学经世、学术思想等众多方面。曾国藩的文艺创作实践与理论成就历来就被笼统地高度褒扬,但深入研究却少而零散,缺乏系统性,且留有不少待开垦的处女地。鉴于此,本文将视线锁定在曾国藩文艺思想研究的空白之一:文体观的研究上,力图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曾国藩的文体观。 本文在梳理中国古代关于“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内涵、中国古代文体史、文体论概况的基础上,展开对曾国藩文体观的研究。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曾国藩的文体观总论,从总体着眼阐述曾国藩的文体观。曾国藩对于各种文体的擅长者都予以褒赞,并要求弟弟、子侄们练习古文、时文、试帖诗、古今体诗、赋乃至律赋等各体,认为骈散相通、文体相通,因而通一艺而通众艺,此即曾国藩不以体废文,优则取之及各体相通的文体观。 曾国藩在其编撰的文章选集《经史百家杂钞》中,一反自《文选》以来总集不收经、子、史的传统,,将经、子、史传之文收录于其文章各体之端。从我国古代文章、文体的源始、流变特性以及经、子、史传文的经典性、文学价值等方面来看,此举具有科学合理性。这一方面是曾国藩对姚鼐等前人观念借鉴与大胆伸发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曾国藩因所处特殊历史文化与时代环境而具有强烈的经世意识,从而促使他更为关注、喜好并深入认识经、子、史传文的结果。它与曾国藩大气的学术观、广义的文章观都是相一致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娜;曾国藩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5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95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