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2:04
【摘要】:敦煌变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研究从来没有止境,变文的研究仍然有待于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开拓。就变文的研究现状来说,成就主要集中在文献的整理方面,文学本身的研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同时,因为学术界基本上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从作家作品中归纳出的一些理论,来研究和作家作品并不完全属于一个系统的口头性变文作品,因此一些结论并不十分符合实际。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变文的口头传统,以口头性为突破点,从五个大的方面对敦煌变文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第一,变文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阐释。主要探讨了变文之“变”的渊源和变文的分类两个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对于变文之“变”,本文认为来源于乐府变曲。“变”本为乐舞章节的单位。变曲以组曲的方式表现一定的内容,“因事制歌”,其辞有时也称为“某某变”。受到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其它与之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表演也称为“变”,变文由此而得名。作为一种说唱艺术,本名为“变”,案头化之后才称为“变文”。虽不能肯定变文一定要配合图画才能说唱,但变相的命名原因和变文是相同的。变相也是因为以“连环画”(一铺又一铺的图画,或在一幅图画中的不同区域表现几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的形式描绘故事。 变文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变”本来并非文体名称,同时,相同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命名,因此变文的研究,应该从说唱表演的传统出发,充分考虑变文文本的特殊性质,不能拘泥于我们现在所见的名称,也不能拘泥于我们所见到的文本,否则会始终纠缠在这种分类的泥潭中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95721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雪华;;唐代佛教文化对目连变文的影响[J];前沿;2010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娜;敦煌变文的修辞歧义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5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9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