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创造

发布时间:2020-06-17 22:46
【摘要】: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其人及其作品一直引起很大的争议。其中问题的焦点是:林语堂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是否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意义,是否是按照中国文化的固有面貌来展示中国文化。对此,我是持肯定态度的。论文将分四个部分对此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观念中的中国形象。讨论林语堂观念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享受世俗、享受当下的精神特征,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要,是制约中国形象创造的内在逻辑。第二部分:世俗生活中的中国形象,以姚木兰为分析对象,讨论林语堂如何认识与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中国人,以及他们的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第三部分:历史活动中的中国形象,重点考察的是苏东坡的快乐哲学以及他身上凸现出的中国人文主义精神,揭示历史活动中中国形象的特点。第四部分:乌托邦中的中国形象,是林语堂在审视了中西文化的现状和优弊之后,以《奇岛》为例,对中国文化所作的一种诠释与提升,是中国形象的理想状态。最后得出结论:林语堂虽然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其后期作品具有在境外创作、非母语写作的特征,但他依旧保持了中国文化的本性,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仍然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本性,林语堂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决不意味着要以牺牲中国文化的特性为代价;保持中国文化的精华,也决不意味着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只要在交流中真正用心体会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即使以强大的异国文化为创作背景,以异国读者为作品的隐含读者,仍然可以创造出真正的中国形象,弘扬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2 孙然颖;生活的选择—《京华烟云》中人物形象的海德格尔此在观点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8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18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8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