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沈雁冰革新《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07:31
【摘要】:1920 年底,沈雁冰接编并革新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小说月报》,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文学杂志中的一支生力军。 商务创办杂志,除了要获取利润外,还想对旧中国的文化状况有所改变。在沈雁冰革新之前,《小说月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的。随着新文化运动到来,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发生了变化,他们更青睐于新的传播内容;而此时的《小说月报》保持登载内容不变,质量下降。二者逆向,必使杂志劣汰。迫于压力,时任主编开设了“小说新潮”专栏,以示提倡新文学,并请沈雁冰来主持,表明《小说月报》半革新的开始。所谓半革新,是指在保持旧载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添新有内容。在新旧思想斗争剧烈的年代里,这种“冶新旧于一炉”的做法,加剧了《小说月报》的失败。 沈雁冰接任主编后,在了解存稿的基础上,向商务提出三点意见,开始了他迈向革新《小说月报》的一步。搞好编辑统筹,按照新的编辑方针,寻求适中的稿件,并动用多种编辑手段,对外宣传、对内“包装”,推出革新的第一期(“革新号”)。“革新号”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反响。然而,沈对此并不满意,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了他革新《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首先在编者与作者的协作上下工夫,以利《小说月报》持续发展。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沈雁冰决定仍靠以文学研究会成员为主的这群作者,在确保基本稿源的基础上,以求自由来稿。同时不忘向名家约稿,以便树立杂志的品牌。另外,加强编者作者化和基本作者编辑化的杂志操作方略,相互协作,以保编好杂志。 编辑《小说月报》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提高、改进的过程。除编辑应具备的素养之外,沈雁冰更高人一筹,但他并不以此而知足,而是不断向名家请教,接纳多方合理性建议,以求提高《小说月报》的质量。编好《小说月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读者,作为编辑,沈雁冰善于从读者的现有水平出发,引导读者阅读,培养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平等地与读者交流意见,促成读者与编辑的沟通,在此基础上,争取读者能动地参与,以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趣味,为读者着想,更为读者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239.29;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孙滨丽;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3 方美玲;中华民国社团的基本特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吴成福;期刊编辑活动辩证论[J];编辑学报;1993年01期

5 强志军;编辑艺术及其特征[J];编辑学报;2002年02期

6 张建合;学术期刊编辑初审探微[J];编辑学报;2003年01期

7 强志军;论编辑系统的矛盾[J];编辑学报;2003年02期

8 杜月英;“文责自负”还是“文责共负”[J];编辑学报;2003年02期

9 朱联营;中国科技期刊文化交流思想源流考(二)——普及提高并举科学文化交流思想的形成与实践[J];编辑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玉清;科技期刊的生态位与差异化生存之道[J];编辑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邱培成;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郑坚;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D];复旦大学;2004年

4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9 咸立强;创造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衡;清末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2 欧阳雪芹;出版策划与图书畅销论[D];苏州大学;2001年

3 彭胜华;五四新文学与五四运动及五卅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黎明;“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互动关系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6 杨秀峰;精品图书相关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7 王宏波;论图书出版资本经营[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海;冯梦龙编辑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韦莉莉;缺席的在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许莹;中国新闻周刊议题构建现状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18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18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