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4:39
【摘要】: 桃是中国古代分布极为广泛、开发较早、利用历史悠久的植物,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较早地进入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每一时代的文献和文学作品,桃的记载和表现都具有相对或绝对的数量优势。本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桃花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对其形象特色、文学和文化意义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论文共分上、下两编。第一章至第四章为上编,是对桃花题材和意象的文学和文化发生、发展及演进的历史过程的叙述。第五章至第八章为下编,是对桃花的形象特色与文学和文化意义的阐发。 先秦时期对桃实、桃木、桃花的充分利用,是桃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生成的基础,《诗经·周南·桃夭》篇章,是中国文学中以桃花歌咏美人的开端。专题的咏桃赋和咏桃诗是在魏晋六朝出现的,咏桃赋偏重于桃的生物属性和灵异性的铺写,咏桃诗则流露出浓厚的女性脂粉气息,漠视了桃花的物色之美。桃花的花卉之美充分展露在唐代,对桃花物色美和景观美的充分展现、桃花意象的情感意蕴的深入挖掘,无论是在审美认识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唐代都呈现出发展、进步和繁荣的特征。宋代文学对桃花的认识则趋于深入和成熟,不再像唐人那样着笔于桃花的感性特征,而是致力于桃花“花品”和“花德”的探讨,在贬抑桃花为“俗物”和“妖客”的同时,又张扬了桃花“成蹊而无言”的另一面。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宋代文人将桃花为“仙人花”和“神仙种”的身份尽情渲染,从而体现出对桃花认识的时代文化特色。 桃花是春日的烂漫芳菲,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桃花是青春、美丽女性和生命的象征,这一象征意蕴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又衍生出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桃花流水”、“人面桃花”、“桃花与女性”等成为这一内涵的经典显现。民俗信仰中仙桃观念则从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上印证了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桃花源”则是桃花的多种传统文化意蕴融合的产物,成为历代文人涵咏不尽、向往不已的精神皈依。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11.35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凯歌;;论李白诗歌中“桃花”和“松树”的形象[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甜;;当代古风歌曲歌词的互文性研究[J];语文学刊;2012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何字温;现代中国女性诗文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贾军;植物意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孙秀华;《诗经》采集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丹妹;汉魏六朝咏花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阳阳;唐宋鹤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童尚兰;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4 傅艳华;白居易诗歌意象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

5 葛明静;古典文学中芙蓉的审美意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冯旖旎;《全宋词》植物意象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7 李严琴;古典诗词中的灯烛意象及其文化意蕴探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8 申明镜;唐宋“燕”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庄瑞彬;先唐诗歌中的典型季候风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0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20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