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00:51
【摘要】:创造社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社团之一。本文从社团的角度,以人事为主,采取社团与人相互参照印证的方式,研究创造社,梳理其发生、发展和流变的历程。以泰东图书局和创造社出版部为中心,将创造社活动划分为两个活动阶段。 根据创造社同人留下来的各种文字资料,参照他们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的文字,在创造社内进行的具体活动,对社团成员进行了清理。确认出55位创造同人,12位外围同人,分别做了小传,简略叙述他们与创造社的关系,列出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作品的清单。 从学缘角度,描述初期创造社同人聚合离散的过程;从流浪型知识分子的角度,剖析创造社成立前后的活动特征;从投进文学圈的起因和翻译问题角度,重新探索创造社成为文坛异军的原因。 将创造社出版部视为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划分出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对应创造社出版部小伙计、郁达夫和后期创造社同人。将小伙计和郁达夫主导时期的创造社出版部独立出来,正好显示出创造社出版部与人事关系变迁的同步性。从人事变换的角度分析创造社自身变化的内在动因;同时,从经济实体的角度出发,考察出版部对创造社同人相互关系以及文学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723229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宏伟;走向革命的浪漫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静;丰富的原生态—郁达夫的日记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隗静秋;前期创造社出版部编辑出版活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年
3 王凯丽;权力场域作用下五四现代诗体的发生与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3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2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