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古文论综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海星;一本颇有深度和新意的文体论著──陈必祥著《古代散文文体概论》述评[J];天中学刊;1999年01期
2 孙士聪,孙宗广;《艺概》文体互通论初探——刘熙载文体论之一[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王毓红;;诗学与修辞学的统一——解读亚里士多德诗学文体论[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彭秀海;自成一家的散文研究——评陈剑晖《散文文体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孙敏强;;“论文叙笔”与刘勰“风骨”之说[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6 肖光宇;文体关系新论——对应用文认识的新角度[J];阅读与写作;1994年10期
7 何弘;;魏晋时期的文体论[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李婧;;论纪昀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评点[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利群;刘勰文体论“论说”中的文艺学和批评学蕴义[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吴礼权;;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萧晓阳;;王船山说八股[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2 黄广华;;《文心雕龙》与因明学[A];因明研究[C];1990年
3 钟玖英;;王易《修辞学通诠》的当代阐释[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毅;;十年一剑 体大思精——评《辞章学辞典》[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5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2届优秀成果表彰奖评奖情况[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福贤 赵海燕;小说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3年
2 汪 洁;新时期长篇小说的文体[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汤奇云;“文体意识自觉”与“文体革命”[N];文艺报;2007年
4 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刘强;“情文之辨”原始[N];光明日报;2008年
5 林大志;诔碑之体的文学与文化意蕴[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迎平;为古代文体立学的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吕政轩;大学教材《写作》的老化现象[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陶文;重读《文心雕龙》[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复旦大学中文系 王水照;当古代文章学遭遇“五四”[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研;谁说中国古代文论已经百无一用[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胜璋;林纾古文论综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乃江;台湾诗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5 霍贵高;东晋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徐昌盛;挚虞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7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万洪;《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松月;金学铁小说的文体论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周晓怡;躁动与不安的《大卫·科波菲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纪彩霞;中学文言文文体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褚亚申;略论刘勰《文心雕龙》应用文体理论及现代意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婧;《文心雕龙》文体论渊源考[D];山东大学;2008年
6 余娉;中国当代散文诗二十年发展概论(1985~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7 陈瑶;语料检索在文学欣赏课中的运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杜波;历史与情感的变奏——沈从文小说文体论[D];青岛大学;2003年
9 周家福;《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岳进;《文心雕龙》赋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2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2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