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虐母题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4:58
【摘要】: 卷帙浩繁而又见解各异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介绍到中国以来一直为批评家们津津乐道。然而时至今日,该理论批评却逐渐力不从心,新场域的开拓、新视角的挖掘、新理论的生发都面临着不言而喻的阻滞。但发展上的举步不前对一个理论而言无疑是极危险的信号,因此,创新是目前摆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面前最紧迫的课题。当然,创新不是天方夜潭海阔天空,也不是无边无际夸夸其谈,较其他学科而言,文学批评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文本并超越文本。笔者通过对关涉女性的文学文本及其批评的研读发现,关于女性自虐母题的研究几乎是项空白,但是在对大量作品的比较、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对女性自虐母题作一文学批评意义上的探讨似乎值得尝试。因此,本文试图在这一层面作出努力,希望能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新视界的开拓作些微的贡献。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作为论文的逻辑起点,对女性自虐母题作出了限制性的定义,以明晰其与约定俗成理解之区别,体现在文学批评领域研究这一课题的特殊性,并阐明女性自虐及其作为一个文学母题被研究的可行性。同时,该部分简单梳理了各个领域对女性自虐问题所作的研究,由此显现出在文学领域对该命题作探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可以算作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在这部分中,女性自虐母题被分成自虐—毁灭型、自虐—堕落型、自虐—虐人型以及自虐—救赎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分别由相应的文本归纳而来。同时,它们的共同点又揭示了各个类型的特征,为之后作理论上的探讨作了文本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从文化心理角度对女性自虐母题作出阐释。该部分借用了心理学上“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死亡本能理论以及女性心理学中的部分权威成果来分析女性自虐母题中所体现的女性独特的心理状况,以洞悉女性面对自身处境时所持有的各异心态。 第四部分试图从性别视角对命题作一解析。男权的压迫显然是女性自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女性特质似乎也与之脱不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被张扬的女性特质似乎又恰恰是男权压迫的产物。因此,从性别视角的解析对最终把握女性自虐母题的成因有着较关键的作用。 第五部分作为结语部分,分析了女性自虐母题探讨之当下意义,及其与男性自虐之间的区别,并从女性自虐母题这一角度对涉关女性的写作作出展望,指出了女性书写中所需具备的追求与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72422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童芳芳;论阎连科小说中的享虐现象[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琴;耶利内克作品中的女性批判意识[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4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2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