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佛教禅学接受和诗歌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马茂洋;;《聊斋》的宗教美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史向前;佛教从隋唐向宋代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常德荣;;宋代宫词刍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利文;;论“不二”思想在佛教经论中的演进——以《维摩诘经》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谈家胜;;池州区域文化资源中的教学价值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吴怀东;余恕诚;;论传奇小说对中晚唐诗歌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若男;张浪;;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彭国忠;;稼轩词与江西派诗[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康保成;;禅宗仪式与戏剧形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郭勇;;新时期语言批评三十年:回顾与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拉特(Rev. Kallanchiye Rathanasiri Thero);巴利文《长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宏涛;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焕梅;论油画创作中国化进程中的写意性倾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3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4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