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性蜃楼:文化怀旧氛围下的“三十年代上海”意象

发布时间:2020-07-06 16:53
【摘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大量怀旧文本的出现掀起了一阵文化消费狂潮。其中又以“三十年代上海”意象最为突出。时隔二十年,关于“三十年代上海”的怀旧想象依然方兴未艾,其表现形式也随着传媒形式的多样化而日益丰富。通过大量“三十年代上海”意象的呈现,怀旧已经超出了消费文化话语的阐释模式,并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追踪“三十年代上海”意象的怀旧意蕴以及怀旧背后的文化价值取舍将为我们理解怀旧这一社会情绪开辟新的思路。 本文拟从“三十年代上海”意象的各种艺术表现样式出发,对该意象的基本构成元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向纵深方向发掘怀旧的意蕴,总结其生产模式。事实上将“三十年代上海”作为一个怀旧对象并不是随机的,而是经由“经验的现实”与“历史的现实”之间相互指认而达成的统一和默契。尽管怀旧指向“过去”,并努力凸显“三十年代上海”意象中的“历史现实”,但是这种“指向”和“努力”却深深地植根于当下的语境之中。克罗齐就曾断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在第三章中,我们着力从当下的语境之中寻找怀旧的真实原因。我们认为“三十年代上海”的怀旧是现代人基于现代性体验而做出的反应和调整,是现代性后果浸入到个体生活领域后人们重述现代性的尝试。在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反思浪潮中,怀旧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种力量。怀旧或许会因为地域的不同,对象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但无论哪一种怀旧都是针对现代性某一方面的缺憾而进行地有选择的修复。怀旧文化氛围下的“三十年代上海”意象也是如此。它高昂了个体精神的独立品格,选择了平淡从容的生活姿态,并在个体与外在世界之间重新建立起和谐稳定的联系。而这一切恰恰是现代性对“生活世界”进行“殖民”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缺失。文化怀旧氛围下“三十年代上海”意象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这些缺失而得以彰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南;;简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吴立珍;;废墟上的现代英雄——波德莱尔笔下的赌徒意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3 王文参;;张爱玲小说意象的叙事功能[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高岭;;月与日的辉映与逆变——《金锁记》的整体意象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王金宝;;论鲁迅小说意象形成的思维机制[J];语文建设;2014年17期

6 刘锋杰;;张爱玲的意象叙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罗执廷;伍茂源;;论叶灵凤小说的意象建构[J];名作欣赏;2011年05期

8 闫立飞;;作为“意象”的都市:从老城区到五大道[J];文学与文化;2015年02期

9 武m:玮;;五彩斑斓的灰暗人生——浅析张爱玲笔下色彩意象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曾权清;;有限形式与无限意象——从现代设计角度谈谈太极图[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光华;;比较视域下的意象论及诗歌特征论[A];东方丛刊(2009年第1辑 总第六十七辑)[C];2009年

2 胡雪冈;;试论“意象”[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七辑)[C];1982年

3 王翌芳;;用意象训练武警士兵军体技能的一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简政珍;;意象叙述美学——以中生代诗人为例[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荣光启;;温驯的动物意象与残酷的言辞——读骆英的《小兔子及其他》[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羊列荣;;“窥意象而运斤”的解释问题[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7 施旭升;;戏曲意象论——中国戏曲艺术的本体性描述[A];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C];1992年

8 郭兰芳;;他有几个灵魂?——《红与黑》中于连的人格意象分解[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9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10 陈满铭;;辞章意象论[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星河;抗争的意象[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李正通 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高级教师;语境因意象而生动[N];语言文字报;2019年

3 宋家宏;声音:美好生活的意象[N];文艺报;2017年

4 任明;《妖猫传》:在诗人的意象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5 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新媒体作品展聚焦“意象”[N];北京商报;2018年

6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雷文学;封闭与失衡:新诗中的意象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7 蔡茵;在“意象”与“现实”中游刃有余[N];中国艺术报;2015年

8 诗人 批评家 徐江;意象诗歌的前世与今生[N];北京日报;2013年

9 ;浅谈衣郎诗歌的夜意象[N];青海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严红枫;江南意象映眼帘[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天一;中国古典意象史论[D];西南大学;2012年

2 童丹;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时的意象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吴建清;中国意象建构中的等级隐喻[D];山东大学;2016年

4 刘贺娟;都市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D];辽宁大学;2008年

5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鸿;《宇宙与意象》研究及中国古代宇宙诗学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7 丁满;基于意象的产品色彩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维;现代性蜃楼:文化怀旧氛围下的“三十年代上海”意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云;对建筑形式认知差异的思考—建筑师的“换位思考”与“意象翻译”[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辰;基于脑电的产品意象推理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冷e鴈

本文编号:2743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43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