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传达

发布时间:2020-07-09 12:23
【摘要】:文学传达是文学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创作者把构思成熟的审美意象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并固定下来,是文学活动从创作阶段向接受阶段过渡的环节。电子媒介的兴起对文学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本文旨在探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传达的变化和特征,并尝试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引言部分,在总体上回顾了文学传达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并探讨了文学媒介的发展历程,初步论述媒介对文学传达活动的影响。 第一部分,电子媒介和文学传达。首先阐述了文学传达与文学活动诸环节的关系,回顾了文学媒介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说明文学媒介的基本特征,阐明了媒介在文学传达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电子媒介的兴起催生文学传达的变革。这一部分分别从广播、影视、网络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传达在有声时代、视听时代、数字时代的变化。广播的出现延伸了文学传达的语言工具,使文学传达回归口说文学并予以超越。影视的兴起使文学传达向视觉形象转型,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突破了文学传达以“历时”表现“共时”的局限。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文学传达的主体走向大众化,心态更加自由、开放,文学传达思维走向立体化。网络还增加了文学传达过程的互动性。 第三部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传达的特征。从形式、效果、手段和过程四个方面分析了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传达的特点:形式更加丰富,传达效果实现了从意象到形象的转变;文学传达的手段则由传统的书写向录入迈进,原来的执笔书写被录音、代码输入等所取代,并出现了集文字、声响、画面于一体的超文本;创作过程更加灵动、自由。 结语部分,回顾了在电子媒介的冲击之下文学出现的种种势态,文学传达活动对于文学自身的背离,展望未来文学能够回归自身。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文学的态度[J];全国新书目;2011年08期

2 ;深切悼念孙钿先生[J];文学港;2011年04期

3 ;拇指文学[J];意林;2011年15期

4 姚宝香;;考述孔子对战国时期文学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5 蒋述卓;;文学是个慢活儿[J];作品;2011年07期

6 范庆超;;骆宾基小说四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2010年《福建文学》作品转载及入选情况[J];福建文学;2011年09期

8 天山雪;;文学·章鱼及其他[J];广西文学;2011年08期

9 张敏;;浪漫主义音乐的二元性——谈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10 宋长州;;吃水不忘挖井人——记人民的好代表、未央区草滩街道办景家堡村主任王文学[J];法治与社会;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唐建清;;冷战后时期的文学与“文明的冲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向成国;;文学的当下困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明堂;;瞿秋白的文学视角与文艺观[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6 吕力平;;文学与美术创作思维共同性的探讨——关于文学是想像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辨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吕斌;;“大眼”苍蝇所看到的——试析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苍蝇》[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陈锡良;;徐霞客岂容诽谤——评狭邪诲淫的伪文学《口干舌燥》[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姚乃文;;在燃烧的土地上崛起的文学[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兆燕;文学的繁荣与贫困[N];中国财经报;2005年

2 ;闯进市场的门不进文学的城[N];中国民航报;2005年

3 金炳华;注入青春文学的清新气息[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蔺玉红;短信文学热起来[N];光明日报;2005年

5 李少君;闪光碎片般的美丽[N];海南日报;2005年

6 王强;文学新花样的背后[N];江淮时报;2005年

7 苏童;一生的文学珍藏[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刘瑞华;财富的文学:一种文化经济学的见解[N];南方周末;2005年

9 艾斐;文学:从时尚走向时代[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江岳;文学的故乡[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2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裴登峰;战国七十年文学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盛勇;宿命的召唤[D];复旦大学;2004年

7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解文超;先秦兵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t

本文编号:2747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47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