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贞观谏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09:33
【摘要】: 本文从谏的文本角度对贞观时期的谏文做了基本的研究。论述了贞观谏文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的思想内容及其政治功能、文学性和说服艺术、繁荣原因几个方面。初步彰显了贞观谏文的历史价值。 全文共分六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原因、贞观谏文在古代及现代的研究状况、本文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等问题。认为贞观谏文无论从其自身的成就,及其政治意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古代,自从贞观谏文产生以后就倍受重视,是现代对贞观谏文的研究所不及的。目前贞观谏文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本文是从文本研究的角度来研究谏文的价值,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贞观时期谏议制度对前代的发展和完善、贞观时期的进谏风气等问题。贞观谏议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体制更加成熟,谏官官职具有了更多的职能和实权,使谏议制度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并认为贞观时期进谏的风气很浓,进谏群体远远超出了谏官群体,其激烈的进谏态度也是史上少有的。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贞观谏文的思想内容、思想高度及其政治意义。贞观谏文的思想内容大致上分两类:对治国之道的议论和对皇帝个人的人格谏正。治国之道问题上,贞观谏文在民本思想、礼制和法制建设、进贤审官几年方面关注较多。在对太宗的人格谏正方面,谏官的代表者魏征从人格建设的角度写了很多谏文,约太宗以礼。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贞观谏文的文学性及其说服艺术。贞观谏文还留有赋的遗风;讲究形象化和情感渲染;修辞也丰富多采;体现了其文学性的一面。而更重要是它的说服艺术。本文举了四个代表人物的谏文,分析其说服艺术。 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贞观谏文的繁荣原因。认为重要的人事原因就是太宗的纳谏和宽容。当时浓厚的崇儒风尚也教导为人臣者要敢于和善于进谏。而选拔和任用官吏时常把进谏情况作为参考,客观上也刺激了谏文的发展和繁荣。 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并呼吁学界对谏文文化的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实;;唐太宗的治国密码[J];共产党人;2011年07期

2 孟宪实;;李君羡案件及其历史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万小梅;;“贞观之治”的决策机制探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任士英;;论人以知世 转益而出新——读《唐太宗传》[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3 杨光富;;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的领导思想[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思怡;;墓志所见唐代宗室之婚姻[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戴立轩;;《贞观政要》中的“桓管霸业”[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耐冬;从一条谣言看“贞观之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唐卿;初唐政局与史学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鲁华峰;唐高宗与初唐文学[N];光明日报;2007年

4 刘后滨;粮价下降与贞观之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刘群;昭陵文物再现贞观时期民族和谐[N];陕西日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黄朴民;“贞观之治”的三大特征[N];光明日报;2007年

7 清华大学历史系 张国刚;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李斌城;“贞观之治”的儒家文化内涵[N];光明日报;2007年

9 任士英;学者介入影视史学创作的有益尝试[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刘玉峰;唐代的施政经验(上)[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菊;贞观谏文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张大飞;贞观时期娞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曼;贞观治国之道的文化意蕴[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胡婷婷;武德、贞观时期社会舆论与吏治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刚;从《群书治要》看贞观君臣的治国理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袁飞;试论贞观统治集团的民本思想[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吴展渊;唐代边疆问题论争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尚琰;武德贞观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郑;唐朝贞观时期的战略文化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10 徐静静;“盛唐拓疆”的见证[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7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47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