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衰乱与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
发布时间:2020-07-13 17:52
【摘要】:本文在吸收了西方社会生物学、现代心理学及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理论视角,试图从存在于人类个体内部的“生存发展本能”入手,对周代社会的兴衰的内在原因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进而对孔子的救世思路进行新的评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于英美,继而兴盛于西方的社会生物学为人类研究及人类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让我们不再限于从人高出于动物的那些高尚的人性角度去看人及社会,而是从人与动物甚至所有生物的共同性上来看人类,或者说是从宇宙自然的发展历程中去看人类,这是一个更宽阔的视野,也是一个更全面的视野。这种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清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更能让我们看到人类社会诸多复杂现象的人性根源。西方现代心理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马斯洛的心理学已经能够更全面、更健康地认识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马斯洛的研究是面对普通人类个体的更全面、更一般的认识。它让我们看到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也让我们认识到各层需要间的关系。尤其是他认为人不仅有基本的生理需要,也有很多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一认识解决了人类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源问题。马克斯·韦伯的成功之处或价值所在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考察的新视角,从人类文化心理,从人的追求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他让我们看到,人接受社会文化时的状态与过程:人是在求得自我生存发展的角度上接受社会文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他利用社会文化或被社会文化所利用。 本文在前人这些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人类行为的源动力是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拥有的“生存发展本能”,人类个体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它或者得到它的允许。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无数人类个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发出的无量数的行为。通过它来考察人的行为根源,考察人类社会众多现象的产生原因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新思路,我相信通过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关于人类状况的新认识。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本文的第一章是一个理论构架部分。在这部分中,我提出并分析了本文的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53785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3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