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妹;试论杜甫秦州诗的新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吴晓萍;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黄蓉;宋慈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赵子文;苏轼当涂行踪交游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杜勇;《新安名医考》“王国瑞”条考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8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郑颖慧,谢志强;略论宋代法官审判活动之法律责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新;赵欣若;;杜严“睚眦”考,反证多隐匿——与丁启阵先生商榷[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明太祖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汪超;;明人夏言词与稼轩词比较刍议——以夏辛二人信州词作为中心[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于昕;;苏辙《诗集传》文字校勘举例九则[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7 周晓琳;;南朝作家对《诗经》的接受与发展[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刘静;;试论稼轩的咏春情结与咏春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韩成武;;再论唐诗地名的使用艺术[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邓锡斌;;李白诗中地名用法浅探[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林殷;命门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2 宋志军;范成大诗歌新探[D];河北大学;2001年
3 钟春来;历史时期长江三峡主要农作物的嬗变与分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于宝莲;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世洋;周代诗乐文化与《诗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丽;论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历史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刘正平;沈Oz期诗集与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侯翠芸;南宋遗民诗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57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