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郭璞创作神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20:49
【摘要】: 郭璞是两晋文坛上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并且所涉猎的各个领域都能独树一帜。赋作包罗万象,灵异十足;游仙组诗更是为世所称;注书的客体大多具有神奇怪异色彩,也体现着主体的玄虚之趣;而为上级所呈书的文章中,更是迎合统治者的口味,充满“天人感应”之谈,说服力强。从上面的各类体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郭璞的作品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契合点,那就是贯穿在作品中的神异性。凡异于寻常的神仙鬼怪的存在或具有的超自然的特殊性征都统称为神异性。也就是说它融盖了神、仙、怪、奇、灵、异等语素的内涵。在郭璞的作品中,从各个角度都印证着神异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意象神异。在郭璞的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神异怪谲的意象,但有两大意象深受郭璞的喜爱。一是“水”的意象,一是“山”的意象。山水两大意象自古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郭璞借助山水这一基点又把其神秘性发挥到极致,也正是这客观存在的山水激发了郭璞的情思,引发了郭璞的审美趣味,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时注入神奇的物象和怪异的现象,对自然山水赞美的同时又赋予他们神秘的色彩,更显其博大而丰富。 二是征书用典神异。在郭璞的作品中常提到他创作时所参阅的书籍,从单纯的引书来看,他引用了一些具有爻卦谶纬性质的书籍并还用典入文,以此为依据使得一些超乎寻常的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郭璞还对零散含有神话色彩的子书和史书征引,对这些书他善于提取其中的神异成分为己所用,使作品的内容丰富,解释详尽,而且也少不了浓郁的神异色彩。当然,对于仙话的引用也必不可少,但他以自己的特色绘制了一幅幅列仙图。此外,郭璞作注时采用书注互证的方法。他对《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等几部神话色彩浓烈的书籍互相引证成就了郭璞自己神异性的作注特点。 三是见解神异。读郭璞的作品,总感觉到其间散发着莫大的神异性。除了上述两个现象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璞作品里还糅合着一些阴阳五行学说、天人感应思想。郭璞正是利用他纯熟的阴阳之学、谶纬之术,编造了一个自己独有的神异的文化天地。 四是艺术风格神异。郭璞之所以文学成就在两晋占居高位,不仅仅是他内容的独特,更重要的是他作品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神异性特征也是郭璞艺术成就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首先,他作品的构思风格神异。其次,他的艺术结构神异。虽然其间弥漫着超逸的味道,但在当时大多淡乎寡味的著作中,郭璞以自己丰富神奇的想象,瑰丽诡谲的意象,突出于中兴,相异于他人,使自己的作品闪烁着神异奇特的色彩。 郭璞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神异性质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与当时的世风有关。神怪小说的兴盛和谈玄的清谈之风对郭璞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郭璞的创作也很大。作为方士的郭璞借助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为依据游走于朝廷巷井之间。另外,宗教的介入对郭璞创作产生的冲击也不容忽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敬灿;郑佩亚;;郭璞逃亡路线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3期

2 唐碧月;;“五色笔”的继承与差异——江淹、郭璞创作之比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欧阳忠伟;;浅谈郭璞和他的“游仙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曲建文;寿命二题[J];山西老年;1999年09期

5 陈玲;;郭璞《江赋》析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李恕豪;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J];天府新论;2000年01期

7 施华;;郭璞游仙诗浅论[J];华章;2009年02期

8 王德华;;述长江之美,寄中兴之望——郭璞《江赋》解读[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6期

9 苑育新;;典籍注释家郭璞[J];辞书研究;1982年02期

10 曹道衡;;郭璞和《游仙诗》[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钟天华;郭洁;;浅谈气象短信的发展和创作编辑[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伦新;;浅议中医科普创作的创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永健;;“我不停地滚动我的桶”——论绿原与外国文学[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复合;;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8 卢凤鹏;;郭璞《游仙诗》论[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9 李仲均;;李约瑟博士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地质学部分评述[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10 陈士林;;彝文vyxtu(vuxtu)与楚语“於菟”——彝经考释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景学信 侯玉坤;晋代奇才 郭璞[N];山西日报;2003年

2 王志刚;郭璞——训诂学之祖[N];太原日报;2008年

3 王勇;郭璞:茶人中的风水大师[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4 羊晓君;创作话题[N];美术报;2002年

5 朱西章 张绍波;禅思维与文学艺术创作[N];贵州政协报;2000年

6 马清;让大学生尝试创作的乐趣[N];音乐周报;2001年

7 气象出版社社长 毛耀顺;加强创作抓好传播[N];中国气象报;2002年

8 记者 徐涟;全国各地制定切实可行创作规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 杨志今;用先进文化滋养创作[N];人民日报;2001年

10 高成明;促创作 出人才[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黎;在永恒中结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红麟;晚清四大家词学与词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杨瑞;周必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于立影;骆宾基评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7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8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赵旭;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凌云;郭璞创作神异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昕潮;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女性哥特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苗苗;屠格涅夫及其创作中的贵族情结[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李楠;由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现状引出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海宁;广场上的呐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晓丽;“回到原点”—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剑;油画语言对我油画创作的重要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江晨曦;永恒的俄罗斯之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晨;论博尔赫斯创作中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冀霜;徐陵创作与交游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8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8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