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创作神异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敬灿;郑佩亚;;郭璞逃亡路线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3期
2 唐碧月;;“五色笔”的继承与差异——江淹、郭璞创作之比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欧阳忠伟;;浅谈郭璞和他的“游仙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曲建文;寿命二题[J];山西老年;1999年09期
5 陈玲;;郭璞《江赋》析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李恕豪;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J];天府新论;2000年01期
7 施华;;郭璞游仙诗浅论[J];华章;2009年02期
8 王德华;;述长江之美,寄中兴之望——郭璞《江赋》解读[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6期
9 苑育新;;典籍注释家郭璞[J];辞书研究;1982年02期
10 曹道衡;;郭璞和《游仙诗》[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钟天华;郭洁;;浅谈气象短信的发展和创作编辑[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伦新;;浅议中医科普创作的创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永健;;“我不停地滚动我的桶”——论绿原与外国文学[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复合;;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8 卢凤鹏;;郭璞《游仙诗》论[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9 李仲均;;李约瑟博士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地质学部分评述[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10 陈士林;;彝文vyxtu(vuxtu)与楚语“於菟”——彝经考释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景学信 侯玉坤;晋代奇才 郭璞[N];山西日报;2003年
2 王志刚;郭璞——训诂学之祖[N];太原日报;2008年
3 王勇;郭璞:茶人中的风水大师[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4 羊晓君;创作话题[N];美术报;2002年
5 朱西章 张绍波;禅思维与文学艺术创作[N];贵州政协报;2000年
6 马清;让大学生尝试创作的乐趣[N];音乐周报;2001年
7 气象出版社社长 毛耀顺;加强创作抓好传播[N];中国气象报;2002年
8 记者 徐涟;全国各地制定切实可行创作规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 杨志今;用先进文化滋养创作[N];人民日报;2001年
10 高成明;促创作 出人才[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黎;在永恒中结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红麟;晚清四大家词学与词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杨瑞;周必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于立影;骆宾基评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7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8 陈月浩;西方当代艺术对室内设计创作的影响的若干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赵旭;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凌云;郭璞创作神异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昕潮;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女性哥特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苗苗;屠格涅夫及其创作中的贵族情结[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李楠;由中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现状引出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海宁;广场上的呐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晓丽;“回到原点”—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剑;油画语言对我油画创作的重要性[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江晨曦;永恒的俄罗斯之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晨;论博尔赫斯创作中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冀霜;徐陵创作与交游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8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