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与新时期文艺思潮的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蕊;;“写”和“重写”——读汪曾祺的两篇《戴车匠》[J];名作欣赏;2011年25期
2 顾乐远;;从《葡萄月令》看汪曾祺的语体风格[J];语文月刊;2011年06期
3 孙郁;;从聊斋笔意到狂放之舞——汪曾祺的戏谑文本[J];文艺研究;2011年08期
4 林超然;;妙笔深处是童心——以汪曾祺为例[J];写作;2011年17期
5 李勇;;汪曾祺的文风墨韵[J];金秋;2011年12期
6 李澜;;美食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王干;;秋天的边寿民[J];苏州杂志;2011年04期
8 吴晨;;浅议汪曾祺的晚年心态与小说创作[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9 江子;;有亮光,还怕什么[J];涉世之初;2003年04期
10 邱群丰;;《边城》的语言特点及“鱼”的意象解读[J];学周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燕勤;;汪曾祺、杨毓珉与《沙家浜》[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2 张新颖;;沈从文谈汪曾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3 杨鼎川;;汪曾祺40年代两种不同调子的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4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夏元佐;;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受戒》重读[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季红真;;论汪曾祺人文精神的血脉源流——《汪曾祺论》第一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7 俞兆平;;西方文艺思潮的本土化进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有f;;论“下半身”[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蓉辉;;艺不惊人死不休——论闻一多的唯美追求[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10 谭志图;;要关注和研究当前文艺“非意识形态化”思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楚楚 凌鹏 聂超 王鹏;于社会有益 于人心有补[N];扬州日报;2010年
2 陆建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N];文学报;2010年
3 汪修荣;永远的汪曾祺[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丁帆 翟业军;陆建华《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读札[N];文艺报;2006年
5 杨红莉;汪曾祺“改写”的意义[N];文艺报;2004年
6 虞金星;老舍与汪曾祺:一颜百年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顾村言;海上何处“听水斋”?[N];东方早报;2010年
8 张炯;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若干浅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王晓建;汪曾祺题书名[N];人民日报;2003年
10 蔡瑛 编辑;汪曾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骥鹏;革命中的启蒙困境[D];河南大学;2009年
3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河南大学;2009年
4 刘琴;言文互动: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文玲;精神探索,苦难展示与被动化存在[D];吉林大学;2006年
6 肖佩华;市井意识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D];河南大学;2006年
7 肖玉华;江南士风:中国当代散文的一种文化选择[D];苏州大学;2007年
8 冯晖;京派小说与道家因缘[D];暨南大学;2008年
9 肖莉;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松;汪曾祺与新时期文艺思潮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左莉;汪曾祺“文化诗性”小说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尤作勇;啜饮人间况味——论汪曾祺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石梅;文艺思潮及其网络化与青年受众的教育引导[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5 曾春燕;从和谐走向悲凉——论汪曾祺八十、九十年代小说的审美追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彦锐;生存体验与诗性追求的交汇[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宏根;和谐——汪曾祺小说的美学追求[D];扬州大学;2004年
8 洪涛;汪曾祺小说文体简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明;延安启蒙文艺思潮的勃兴与式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爱青;符号与意义[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99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99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