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西汉的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

发布时间:2020-08-21 16:29
【摘要】: 隐逸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生命选择之一,也是文化史上研究的一个母题。同先秦战乱纷争、百家争鸣时代不同的是,随着西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知识分子在自身生命价值的追寻以及精神世界上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相应的,他们在隐逸动机、心态上也随之变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追求精神独立的士人们陷入了价值困境,在理想追求、生存原则等方面不断地妥协与适应,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困境得到充分的展现。 本文首先对于西汉士人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和所继承的隐逸思想资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就外在因素来讲,随着大一统政权的形成,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以及集权力量的不断强化,士人们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实现自身的社会理想和个人价值发生冲突,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中的一部分失意者选择隐逸的方式,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从学术资源来看,先秦时期以儒道两家为主体的隐逸思想在西汉士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同前辈们的主动求“道”不同,他们的隐逸更多是一种失落之后的无奈之举;其次,对西汉隐逸者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无论是从隐逸方式还是隐逸过程均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种现象足以表明了他们在优游平和的外表之下内心世界中的种种不平衡,甚至于人格的扭曲分裂;最后对西汉时期隐逸文学中的文化特征、作品主题和表现方式进行了探讨,结合作者本人的人生际遇,努力寻找隐逸文学背后的精神世界。 本文认为,西汉的隐逸思想和隐逸文学,继承了先秦时期丰富的思想资源,但在大一统的文化专制之下,也形成了儒道夹杂而又彼此冲突的精神气质,在其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因为内心世界的艰难挣扎而导致的失衡状态,从而形成了文化的含混性。这种含混性体现了这个时代乃至贯穿历史的逸民们共有的某种精神倾向,对此后的东汉乃至魏晋隐逸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威;罗琴;;两汉巴蜀文学系年要录(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冯洋;;西汉地方长官地域回避制度——以郡守(国相)、县令(长)为中心[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3 成春到;;西汉“五铢”金币[J];收藏界;2011年08期

4 刘辉;;西汉西北屯田与边塞守御之联系及其演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罗国威;罗琴;;两汉巴蜀文学系年要录(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邱龙升;;西汉镜铭篆隶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漆娟;;论南朝隐逸诗人的佛陀世界[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4期

8 陈金凤;吴鹏飞;;略论西汉赀选的几个问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竺济法;;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J];茶博览;2011年07期

10 ;西汉爱国愤青的一生[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德建;;明代隐逸思想的变迁[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宋文娟;;西汉士人隐逸观[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七卷)[C];2009年

3 周苏宁;;《顿开尘外想 拟入画中行》——对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几点认识[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刘海燕;;魏晋隐逸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霄蛟;王颖;李晓莲;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博士论文索引及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倪霞;;《徒然草》与《白氏文集》的社会性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世昌;西汉的信用[N];国际金融报;2001年

2 王泰初;西汉赤侧五铢之谜?[N];中国商报;2000年

3 记者 张燕;西汉时就有环保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罗西章;西汉有无纸 事实可说话[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郑州 王辛余;唐仿西汉连弧纹四乳团花镜[N];中国文物报;2001年

6 王辛余;唐仿西汉连弧纹四乳团花镜[N];中国商报;2000年

7 记者 丁锡国;山东发现迄今最早西汉王陵[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8 侯静;洛庄西汉王陵空前大发现[N];科技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刘学华 通讯员 杨斌;西汉正街有了木地板超市[N];中国商报;2001年

10 赵智强;胡葵花;侯雪临;西汉铜乐千年回响[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小平;西汉文学系年[D];山东大学;2005年

2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杜觉民;隐逸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李伟;西汉财政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文智;西汉孟、焦、京易学新探[D];山东大学;2010年

7 于春媚;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玉峰;先秦隐逸思想及先秦两汉隐逸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洵;西汉的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2 董树利;西汉乡里教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U

本文编号:2799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99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