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另类:近期中国女作家情爱审美观刍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华;郑志国;;从“堇荼如饴”思想看周人的审美观念[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2 吝晓敏;;王安忆八十年代以后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综述[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3 王志强;李向辉;郑萍萍;;家庭教育对海明威女性意识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孟娜;;中西方女性意识之异同[J];神州;2011年17期
5 刘晰;;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6 赵星;;简·奥斯汀女性意识分析——以《爱玛》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7 陈丹丹;;《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女性意识的体现(英文)[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8 熊觅;;浅析《傲慢与偏见》与《胎记》中女性意识在婚恋中的重要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5期
9 赵娅婷;;刘索拉小说中的女性主义[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0 蔡佳;;《紫色》中的女性同性之恋[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天真;;女性意识与身心之痛:阿毛的三个文本[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掖平;;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杨扬;刘军;陈敏杰;杨志强;郑积梅;俞敏华;曹莹;黄芳;;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以新世纪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为参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4 周双红;;家族主义——“侠”文化——女性意识——对“茶人三部曲”的三种解读方式[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单晓红;;城市女性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以昆明市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林长川;;从审美观念的变革谈现代斜拉桥的审美和设计[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7 朱存明;;汉画像所表现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阿芹;;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阎纯德;;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霄;女作家阿满紧攥女性意识这只“撒手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陆健;身体与灵魂的苏醒[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陈为民;新时期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N];商丘日报;2005年
4 姚君喜;现代审美观念和现代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王淑芳;“女性主义”的解构和撼动[N];山西日报;2005年
6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女性意识与办刊主张[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宿迁市宿城区埠子初中 肖元成;人体美术欣赏课中审美观的培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黎凤来;翎子功: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杨旭;金东里小说女性意识浅窥[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李奎邋实习生 周静;黑头发飘起来[N];南充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维娟;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4 谭述乐;传统绘画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再认识[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海平;拓展与变异[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修磊;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程箐;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与消费主义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沐金华;论战争背景下的40年代女性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博;传统与另类:近期中国女作家情爱审美观刍议[D];吉林大学;2007年
2 谢周;《磨砺》之女性主义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廖冬莉;兰州市女子职业学校“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积梅;论铁凝小说的女性意识[D];河南大学;2003年
5 姚范美;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峰蓉;论后新时期女性作家文本的性别置换现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孔祥营;论张抗抗的女性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燕清;突围与困厄[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永菊;海明威的女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利侠;蒲松龄女性意识的重新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02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