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鲁迅比较论
发布时间:2020-08-24 20:29
【摘要】: 司马迁,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鲁迅,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司马迁以一本《史记》留传千古,鲁迅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史著作影响后世,同是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生活的时间相距两千多年,但从他们的作品里读者却可以感受到两个伟人在内在精神上的息息相通。 司马迁作为一个太史官,恪守职责,忠实述史,个人遭遇的巨大不幸使他更加“发愤著书”,他的作品在记述历史的同时常饱含着作者强烈的个人感情,蕴含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本体价值的深深思考。在司马迁的作品里,我们还常听到作者对社会不公发出的质疑和反抗声;鲁迅生长在一个由兴盛走向破落的家庭,生活在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世态的炎凉、社会的黑暗,使他从小学会冷静地剖析问题,具备了一双透视社会的眼睛,特别是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的涌入更加强了他善于辨析的思维。鲁迅不满于社会的黑暗落后,他试图通过自己的笔给社会提供疗救的方案,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杂文成了他最主要的武器,当鲁迅在论及自己写杂文时反复提到是为“释愤抒情”、“舒愤懑”,在他冷嘲热讽中我们可以强烈地体会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怀抱着浓厚的责任感、使命感。 本文主要从司马迁和鲁迅的历史哲学、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鲁迅的“释愤抒情”、司马迁和鲁迅的悲剧精神三方面对他们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力求探究同作为史学家与文学家的二位伟人他们在创作指导思想以及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有何共同和相异之处,也从比较中了解到二位伟人毕竟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属于不同阶级的人物,作为后来者,鲁迅无论是在思想上、创作表现形式上都既有对司马迁的继承,也有对他的发展及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6;I210.9
本文编号:2802815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6;I2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振昌;鲁迅与中国二十世纪杂文[J];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08期
2 秦颖;《鲁迅集》编辑手记[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802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