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心雕龙》赋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4:08
   《文心雕龙》赋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次关于赋体文学的全面、系统地论述。它不仅集汉魏六朝赋论的大成,而且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本文主要置之于《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中,结合诸多的相关篇章,探讨其理论价值。并参照前代赋论,比较异同,见其历史意义。 文体论部分主要考察刘勰对赋体源流、类别、结构与发展的论述,分析其之所以能够准确地诠释赋义、划分类别、归纳结构,在赋论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是由于对前代赋论的充分吸收,也与其整体的理论观念密不可分。如对赋体源流、类别与发展的考察正是其“通变”观念的具体运用,对于结构的归纳则体现了《附会》篇“统首尾”的附会之术;创作论中关于赋之“写物图貌”与“体物写志”的论述,涉及到艺术形象性、主客体关系等方面重要的创作理论,与《物色》、《神思》等篇章紧密相关;而“丽词雅义”的批评标准的设立,则涵盖了“六观”的批评方法和“六义”的批评基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文体论、创作论部分较侧重于对具体赋作的分析。而批评论中通过与萧统《文选》选赋情况的对比,尤能凸显刘勰文学价值观、文学历史发展观及审美理想的巨大差异。这一点通过对刘、萧关于哀伤、玄理两类赋选评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体论
    第一节 赋的起源
    第二节 赋的结构
    第三节 赋的类别
    第四节 赋的发展
第二章 创作论
    第一节 写物图貌
    第二节 体物写志
        一、体物之情
        二、体物之理
第三章 批评论
    第一节 刘勰的批评观
    第二节 与萧统《文选》选赋情况作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同被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冷卫国;正始赋学批评[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韩晖;李白辞赋观辨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马予静;“班马”的辞赋观与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侯立兵,刘梦初;赋体文学分类的历史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王海青;略论建安辞赋观的转变[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牟世金;从汉人论赋到刘勰的赋论[J];文史哲;1988年01期

7 于浴贤;刘勰赋学观的缺失——从魏晋赋首谈起[J];文史哲;2005年02期

8 万奇;;《文心雕龙·诠赋》辨疑[J];语文学刊;2006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福轩;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3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33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