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鼓吹歌曲考述
发布时间:2020-11-10 08:14
鼓吹歌曲是两宋乐章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文献、音乐和文学三个角度,对两宋鼓吹歌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初步梳理了两宋鼓吹歌曲创立、定型、发展和重建的历史进程,把鼓吹歌曲相应地分成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仁宗英宗二朝、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和南宋四个时期,并在这一分期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而深入地系年考辨,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撰年和本事。 第二章探讨了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制和体式特征及其所用曲调的渊源。宋鼓吹歌曲在体制上有单曲,也有套曲。和以前的鼓吹歌曲相比,宋鼓吹套曲具有全新的体式特征:从音乐方面看,是用一宫调之曲,合数曲以成一乐;从文辞方面看,是合数曲以咏一事。在隋唐燕乐乐曲系统中,宋鼓吹套曲是最早出现的“合曲之体例”。这一合曲之体例的出现,无论在音乐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关。此后,缠令、缠达、唱赚、覆赚,乃至诸宫调、元套数、元杂剧,都是沿着这一合曲之体例向前发展的。宋鼓吹歌曲所用曲调共8曲11名,其中[导引]、[六州]和[十二时]3曲是继承了唐代遗声,其他5曲则为仁宗、英宗和神宗朝新制。 第三章阐述了两宋鼓吹歌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其卤簿仪仗乐性质,两宋鼓吹歌曲直接和国家大典相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重要的礼仪活动,从而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又由于其演唱脚本的性质,两宋鼓吹歌曲也具备了相当的文学性。由于其沟通宫廷(使用者)、士大夫文人(词作者)和民间(演唱者和欣赏者)的独特地位,两宋鼓吹歌曲无论对文人词,还是对民间俗唱,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入研究两宋鼓吹歌曲,探讨其对文人词发展的推动作用,考察其对民间俗唱艺术缠令、缠达和唱赚体式特征的影响,从而重新认识元套数的起源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文学史意义。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存两宋鼓吹歌曲系年考辨
第一节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二节 仁、英二朝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三节 神哲徽三朝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四节 南宋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二章 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制、体式特征和曲调渊源
第一节 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制
第二节 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式特征
第三节 两宋鼓吹歌曲曲调渊源
第三章 两宋鼓吹歌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两宋鼓吹歌曲的价值
第二节 两宋鼓吹歌曲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77705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存两宋鼓吹歌曲系年考辨
第一节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二节 仁、英二朝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三节 神哲徽三朝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四节 南宋鼓吹歌曲及其系年考辨
第二章 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制、体式特征和曲调渊源
第一节 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制
第二节 两宋鼓吹歌曲的体式特征
第三节 两宋鼓吹歌曲曲调渊源
第三章 两宋鼓吹歌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两宋鼓吹歌曲的价值
第二节 两宋鼓吹歌曲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骜;两宋鼓吹歌曲考述[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邵世民;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777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