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小说、戏曲、曲艺中的《牛郎织女》

发布时间:2020-11-12 20:51
   《牛郎织女传说》是这四大民间传说中历史最古老、流传最广的一个,它的历史内涵也最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先秦两汉时期是牛女传说孕育、形成和初步分化时期。孕育《牛郎织女》传说的要素可追溯到了我国奴隶社会以前的传说时代。织女和牵牛分别是秦人和周人的远祖中作出了杰出贡献、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女修善于纺织布帛而留名后世,叔均以用牛力于农耕而受到后人永久的纪念。秦人和周人概括他们的事迹分别将他们命为星名。西周末年的《诗经·大东》中首次提到“牵牛”、“织女”星名,并将他们和人间牵牛驾车的男子与织布的女子,同时提到“天汉”,暗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战国中期至东汉末年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悲剧性情节形成、发展的阶段,湖北睡虎地秦墓中竹简、汉魏大量的诗赋和汉代画像石都是有力的证据。刘向《列仙传》卷上的秦国凤女祠的故事是牵牛织女传说分化的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牛郎织女》传说扩散和产生分化,被曲解及被多角度解读的时期。文人咏牛女、七夕的诗中,显示出了种种分化的倾向。南朝文人记录的牛女故事是对牛女传说的全面篡改,而南朝乐府民歌如清商曲辞《七日夜女郎歌九首》仍保留着牛女传说的本来面貌。 唐宋金元时期,文人们创作了大量的歌咏牛女和七夕的诗词曲赋,显示了牛女传说的进一步扩散和分化。与正统文体一派繁荣景象相比,俗文学领域的牛女传说创作则显得比较寂寞。虽自唐代起,俗文学兴起,变文、唱词、宋金杂剧、话本小说、诸宫调、元杂剧相继产生并繁荣。但受被统治阶级推崇的道教与理学思想的压制,牛女传说仍没有被文人和民间艺人重述。 明代是《牛郎织女》传说演变的重要时期。明代初期,受官方主流意识程朱理学及政治环境的影响,出现了瞿佑的《鉴湖夜泛记》,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牛女传说。明代后期,随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民主思想产生,由文人重述的牛女传说便浮现出来,中篇小说有《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杂剧有《渡天河织女会牵牛》,传奇有《相思砚》、《鹊桥记》。明代文人重述的牛女传说在情节、内容上虽无较大发展,但初步实现了文人创作同民间流传牛女故事的结合。 清代是牛女传说演变的又一重要时期,文人重述牛女传说进入高潮。清初,晚明反理学思想和明清鼎革的历史给汉族文人以巨大影响,邹山《双星图》就是借牛女传说抒兴亡之感的剧作。剧作高扬爱情主题,牛女形象在精神状态上与近代采录本中牛女相一致,保留牛女传说的本色。随着理学思想再次获得统治地位和文字狱的兴起,文人重述牛女传说被娱乐化,缪谟《银河曲》和宫廷戏曲中的《七夕承应》代表着这种倾向。 近代以来,封建专制制度日趋灭亡,压制了牛女传说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到了末路,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成为重述牛女传说的主体,民间流传的牛女传说全面浮出水面。小说《牛郎织女》将文人阶层的牛女故事情节与民间流传的牛女故事情节相结合,以民间为主,全面反映了牛女传说本貌。而各个地方剧种中的牛女剧目更以民间流传的牛女传说为内容,彻底而全面的反映了牛女传说。 民间口传的牛女故事采录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持续到当代。中国南北地区流传的牛女故事在主题、情节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与地域文化相联系外,也与牛女传说产生于北方,后逐步流传至南方的传播过程密切相关。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的确定
    二、《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及相关的小说、戏曲、曲艺
    三、近代以来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与牛女故事采录概况
    四、《牛郎织女》传说研究现状概述
    五 本课题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明前的《牛郎织女》传说
    第一节 先唐时期牛女传说在民间发展的状况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节 唐、宋、元时期牛女传说在小说中的反映
        一、唐代的牛女故事与《郭翰》
        二、宋元笔记文中的牛女故事
第二章 明代的《牛郎织女》传说
    第一节 《鉴湖夜泛记》及《灵光阁织女表诬词》与牛女传说
    第二节 明代后期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小说、戏曲
        一、《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
        二、杂剧《渡天河织女会牵牛》
        三、传奇《鹊桥记》
        四、传奇《相思砚》
    第三节 《牛郎织女传》对民间流传的牛女故事的继承与变异
        一、主题的改变
        二、对旧情节的新的阐释
        三、三教合一背景下的人物形象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清代的《牛郎织女》传说
    第一节 清代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戏曲
        一、《双星图》传奇
        二、《双星会》传奇
        三、《银河曲》杂剧
        四、宫廷七夕承应戏
        五、含有牛女传说情节的戏曲
    第二节 《双星图》传奇与牛郎织女传说
        一、爱情主题凸现
        二、文人化的故事情节
        三、古代神话人物的融合与重构
    第三节 《钧天乐》、《长生殿》与牛女传说
        一、尤侗《钧天乐》与牛女传说
        二、《长生殿》与牛女传说
    第四节 《银河曲》、《七夕承应》与牛女传说
        一、缪谟《银河曲》与牛女传说
        二、《七夕承应》与牛女传说
第四章 近代以来的《牛郎织女》传说
    第一节 小说《牛郎织女》与牛女传说
        一、一波三折的爱情
        二、丰富的情节
    第二节 近代地方戏曲中牛女戏剧目
        一、地方戏曲中牛女戏剧目
        二、地方戏曲中牛女传说情节的异同
    第三节 近代以来文人创作的牛女戏曲
        一、时调杂剧《吉庆花》
        二、《新牛女杂剧》与《牛郎织女》诗剧
        三、建国以来牛女戏曲改编高潮及争论
第五章 民间口传的《牛郎织女》故事
    第一节 北方地区流传的牛女故事
        一、北方各地流传的牛女故事
        二、北方地区流传的牛女故事共同情节
        三、北方地区流传的牛女故事的不同情节
    第二节 南方地区流传的牛女故事
        一、南方地区流传的牛女故事
        二、南方牛女故事的共同情节
        三、南方牛女故事的不同情节
    第三节 南北地区流传牛女故事的比较
        一、南北地区流传牛女故事的共同情节
        二、南北流传牛女故事的变异情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逵夫;;连接神话与现实的桥梁——论牛女故事中乌鹊架桥情节的形成及其美学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2 赵逵夫;;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赵逵夫;;跂彼织女,在水之湄——读况澍的集《诗》“七夕”诗[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周绍良;;记孤本戏曲《如意册》、《万年欢》与《银河曲》[J];文献;1986年01期

5 程有庆;;谈北图所藏明版《牛郎织女传》[J];文献;1986年03期

6 刘汉忠;;旧抄本《银河曲》跋者张兴载[J];文献;1990年03期

7 赵逵夫;论牛郎织女故事的产生与主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赵逵夫;;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881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81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