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作家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22:03
   生态批评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提倡在文化的变迁和传承中努力“推动精神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建设良好的人文生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透视台湾原住民作家文学,对台湾原住民族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回归意识给予关注和分析,发掘此类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发展。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台湾原住民的历史概况,梳理台湾原住民文学萌生和发展的脉络,考察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动态,并阐述自己的研究角度。第二章旨在探讨大自然对台湾原住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影响,着力阐释台湾原住民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及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自然审美取向。台湾原住民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遭遇了价值观的陷落和民族认同的困顿,比之自然生态的破坏,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态的污染更加让人担忧。有鉴于此,论文的第三章从精神生态的角度反思台湾原住民族的生存危机。面临着日益现代化的生活引发的各种问题,敏感的台湾原住民作家向往回归精神的原乡。论文的第四章诠释生态批评永恒的主题和梦想——回归的话题。台湾原住民作家孜孜以求,追寻祖灵的脚踪,渴望重建民族文化自信,诗意地栖居在“永远的部落”。论文的最后是结论,归纳论文的主旨与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原住民文学的萌生和发展
    第二节 原住民文学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山林海河的记忆--自然生态关照
    第一节 朴素的自然观
    第二节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
    第三节 自然的审美取向
第三章 失落的乐园--精神生态反思
    第一节 价值观的陷落
    第二节 民族认同的困顿
第四章 追寻祖灵的脚踪--人的诗意栖居
    第一节 永远的部落
    第二节 重建文化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陈安娜;从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看原住民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处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5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85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