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语言与图像表述

发布时间:2017-04-13 14:14

  本文关键词: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语言与图像表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表述对象的过程中,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语言与图像都是人类古老的重要表述方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的表述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兴盛,图像已经成为与语言表述并驾齐驱的表述方式。从艺术表述的效果而言,两者都具有伪示呈现对象的功能,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图像表述在于其意义表达的直接开放性和一定的写实性,语言表述在于情感性、间接性的传达。从意义理解的角度而言,图像与语言表述在受意图、文本、语境、接受者影响的同时,也受人们艺术互涉理解方式的影响。艺术互涉的理解方式(如语言-图像互涉)使人们在理解艺术时更加立体和丰满。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表述方式 语言 图像 意义传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11CZW001),项目负责人:朱全国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语言视域中的当代文学危机研究”(20110491183),项目负责人:朱全国
【分类号】:I045;J04
【正文快照】: 从艺术的表现来看,如何完整地表述和传达艺术家对于对象的认识与看法、展现作品的意义、体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接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立体性传达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家的意图,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人们理解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但事实是,人们所面临的艺术种类多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荣鑫阁;;关于词库及其运行原理的一些假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岳川;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傅丽莉;;图像符号与文本资源——以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为例[J];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4 赵宪章;;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张微;;从“语意整体论”看Of Study三个中译本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5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6 雷文彪;;论维柯《新科学》中的“诗性逻辑”之“逻辑”[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战学成;;籍礼与《诗经》农事诗的礼乐内涵[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晓;;论法哲学视野中的证明对象[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6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秀兰;孔狄亚克的认识论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2 孙熙春;;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浅论六朝题画诗[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安·克莱夫斯坦德;刘辉;;安塞姆·基弗与《星之陨落》[J];世界美术;2008年03期

4 澹如;;安森·基弗:“星之陨落”的不朽[J];中国美术馆;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吴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忠德;标志中图像和文字的组合式样及意义表述方式[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薛生健;;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困惑[J];东南文化;2007年02期

3 冯亦代;用纯洁的祖国语言译出原作的风格[J];译林;1983年04期

4 侯维瑞;漫论英语文学语言(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5 南帆;论诗的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J];文艺评论;1986年04期

6 刘克宽;着意于调动接受主体的能动性——新时期小说语言变革特征之一[J];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02期

7 朱风华;重复:文学语言的观念和语言述说的原则——文学叙事批评之一[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8 于平;情节之外的语言——谈一首诗的修改[J];阅读与写作;1994年10期

9 刘崇中;言意之辩与现象学文论的语言—文化论[J];国外文学;1995年03期

10 唐骅;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性[J];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李广德;;网络写作论[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夏日光;;论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个人象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张子中;;关于艺术本源的美学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董琳;;唐诗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亚敏;;关于文学及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张昌宋;;论英美诗歌中的修辞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彭国建;;小说:叙述的“距离”控制[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昌宝;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N];文艺报;2004年

2 李瑞铭根据录音整理;文学的方式[N];文学报;2002年

3 于文秀;图像的霸权与文学的危机[N];文艺报;2001年

4 暨南大学博士生 田春;摄影文学:图像时代文学的一条新路[N];文艺报;2001年

5 陈晓明;文学已经消失?[N];学习时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李怀亮;摄影文学,,影像与文字的“内爆”[N];文艺报;2001年

7 江苏太仓市沙溪中学 顾礼俭;摄影小说的文字语言[N];文艺报;2002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金元浦;影像时代的摄影文学[N];文艺报;2002年

9 上海大学教授 葛红兵;声光时代的文学图景[N];中国艺术报;2003年

10 ;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良清;寓言·语言·意识形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莉;从文学翻译历史使命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曾珠;媒体方式与文艺话语格局变革之联系及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大为;存在与语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国庆;作家与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潘道正;被磨平的硬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开花;论文学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语言与图像表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3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