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
本文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同时他的戏仿观也是整个俄国形式主义的戏仿理论的杰出代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戏仿是一种"裸露艺术手法"的手法,是打破词语的"自动化",使文学形式"陌生化"的手段之一。同时,戏仿能从陈旧的形式中创造出新艺术形式,因而对艺术革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的关于戏仿问题的论述,无论对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戏仿理论还是对整个20世纪的戏仿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什克洛夫斯基 戏仿 裸露手法 陌生化 历史评价
【分类号】:J04
【正文快照】: 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对整个20世纪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佛克马和易布思在他们的文学理论史著作《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中就说,“欧洲各种新流派的文学理论中,几乎每个流派都从这一‘形式主义’传统中得到启示,都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方维保;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冯毓云;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7 李金辉;结构与历史的辨证——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8 韩永学;“后结构主义”思维框架下的企业生命有机体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9 汪霞;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10 黄易青;上古汉语意义系统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兼论意义内涵的量化分析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震宇;复杂经济系统演化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宗明;秩序重构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上海大学;2005年
6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唐清涛;冲破沉默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5年
8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景春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2 蒋云华;大学英语“交际—对话”式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宁宁;课程本质研究的文化哲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跃文;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阮兰芳;论殖民情境下的鲁迅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4年
7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阳;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宗培玉;站在地狱的屋顶上凝望花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蔡洞峰;语言乌托邦与人的自由[D];安徽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戏仿——在游戏中文学[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2 赵倩;;“戏仿”的概念内涵及流变[J];语文学刊;2010年22期
3 陈后亮;;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情结:怀旧还是反思?[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4 李思孝;俄国形式主义简论[J];求是学刊;1992年03期
5 王搤陵;;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批评与反思(下)[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6 管勇;;两种技术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刘志友;艺术:思维形式还是语言形式——论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艺术本质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刘如珍;;戏仿:一种难以回避的话语表达方式[J];艺苑;2009年05期
9 付凤菊;张国良;;戏仿的寄生性与批评性(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8期
10 康兆春;;戏仿:再回首抑或创新的无奈[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红才;“陌生化”的写作思维[N];文艺报;2006年
2 吴元迈;走辩证整合研究之路[N];文艺报;2000年
3 周启超;略论现代斯拉夫文论研究的基本旨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北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凌建英;艺术的良知与青少年教育[N];文艺报;2010年
6 禹建湘;后现代语境下的乡土想像[N];文艺报;2005年
7 李静宜;文艺批评要驯服市场的“野性”[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3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立丽;戏仿概念的历史流变和理论内涵[D];辽宁大学;2012年
2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3 董晓蕾;暧昧的抵抗[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非玄;超文性戏仿理论试说[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5 薛金金;陌生化理论的美学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6 生琳;两种文学本质观之争及其局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双;艺术创造与“陌生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丁莉;论俄国形式主义的经典范畴陌生化与自动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淼;西方视觉艺术中的反常趣味及其表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