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西方戏剧中科学家形象差异与原因

发布时间:2021-03-31 07:54
  中西方戏剧中"科学家"的形象刻画迥然不同。在中国戏剧中,科学家的形象经历了从不谙世事的"逃避者"到献身革命、国家建设的"民族英雄"的转变;而在西方戏剧中,科学家的形象嬗变始于沉迷学问、不合群的"怪人"到背叛科学的"罪人"。以中西方经典戏剧中科学家形象的差异为表征,管窥中西方科学戏剧中科学家形象流变的生成原因。昭示了近现代科学发展进程中,中西方科学戏剧栖居的不同政治历史境遇,中西方文化对待科学知识的不同态度,以及两种戏剧创作传统的差异。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戏剧中的科学家形象:从“逃避者”到“民族英雄”
    (一) 将科学作为避风港的“逃避者”形象
    (二)迎难而上的“民族英雄”形象
二、西方戏剧舞台上的科学家形象:从“怪人”到“罪人”
    (一)沉迷于无用学问的“怪人”形象
    (二)逾越禁忌的“罪人”形象
三、中西方戏剧中科学家形象差异的原因
    (一)中西方科学戏剧栖居的不同政治历史境遇
    (二)中西方文化对待科学知识的不同态度
    (三)中西方戏剧创作传统的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历史控制的话剧 《伽利略传》的科学传播研究[J]. 柯遵科.  科学文化评论. 2005(06)
[2]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小议《蜕变》、《法西斯细菌》、《岁寒图》[J]. 陈虹.  艺术百家. 2004(04)
[3]话剧《地质师》创作的前前后后[J]. 杨利民.  中国戏剧. 1997(08)
[4]《法西斯细菌》主题辨识[J]. 陈坚.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04)



本文编号:3111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11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