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

发布时间:2021-04-01 00:19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体现在三方面:文坛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大批集中研究女性文学的评论家群落,可谓三代同堂,男女皆有,相互媲美;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长足,成绩斐然,已初步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一批研究我国女性文学的专著或论文的出版、发表,初步展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实绩。一切迹象表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经成熟,富于自觉性,对其进行研究是文学批评者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对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层次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好地促进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女性文学批评,推动女性文学的繁荣。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女性文学学科化建设和推动文学批评学的发展。《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一文,将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看成是流动的系统。所谓流动,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具有阶段性特点。所谓系统,就是阶段与阶段之间有联系,同一阶段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其它文学思潮、社会思潮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文章采用历时性的研究视角,综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二
    三
    四
第一章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初创期—女性美学(1980—1985)
    第一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
        一、《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编后记》
        二、《在文艺新潮中崛起的中国女作家群》
        三、《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
    第二节 女性风采—构建女性美学
        一、“小题材”、“小人物”、“小事件”
        二、“情”胜于“理”
        三、纯净的美
        四、纤细柔和
        五、爱情、婚姻
    第三节 女作家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基础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论
        二、女作家浮出历史地表
        三、女性创作对批评的影响
    第四节 解放思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动力
        一、人道主义潮流的兴起
        二、女权主义思想的输入
第二章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期—男权批判(1985—1994)
    第一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论争
        一、“妇女写”和“写妇女”
        二、女性意识
        三、是否真正存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第二节 “新的批评空间”
        一、雄化问题
        二、精神性别的解放
        三、女性肉体的觉醒
    第三节 重读文学史
        一、女性—空洞的能指
        二、“空白之页”的补写
        三、“重修文学经典”
    第四节 资源与策略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大量涌进
        二、“建构”—批评的策略
第三章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熟期—走向开放(1995-2005)
    第一节 难忘1995
    第二节 “双性人格”·“双性和谐世界”
        一、“双性人格”
        二、双性和谐
        三、男性关怀
        四、女性批判
    第三节 “躯体写作”批评
        一、“真正的替妇女伸张正义的文章—富于女性特征的本文”
        二、“归途的迷失”
        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节 “双声话语”
        一、女性和人性
        二、性别与政治、阶级、种族
    第五节 对女性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第六节 反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结语 追求恢宏博雅之美 创造融合大气之风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别神话的坍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写作批判[J]. 王丽霞.  当代作家评论. 2005(01)
[2]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J]. 刘钊.  妇女研究论丛. 2004(06)
[3]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J]. 齐红,林舟.  齐鲁学刊. 2004(02)
[4]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J]. 刘思谦.  职大学报. 2003(01)
[5]论90年代文学批评[J]. 杨扬.  南方文坛. 2000(05)



本文编号:3112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12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6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