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与史料建设——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若干历史问题
发布时间:2021-05-12 13:00
1950年代,基于特定语境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长期以来在课程讲授和史料汇纂方面较为偏重革命史。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启蒙史观的引入,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讲授和史料整理开始更多关注革命史以外的其他材料。由于195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偏重也未完全扭转,但其史料学意识的逐步形成,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至今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仍未完全形成,这需要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2020,20(09)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形成的历史机制
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教学中的课程设置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及其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史料到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瓶颈与突破[J]. 刘勇,张悦.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5)
[2]“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构及嬗变——以“教学大纲”为考察中心[J]. 孙向阳. 南方文坛. 2018(02)
[3]80年代初的“沈从文热”[J]. 谢尚发.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4)
[4]在政学、文史、古今之间——吴组缃、林庚、季镇淮、王瑶的治学路径及其得失[J]. 陈平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5]现代文学史料学[J]. 赵普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6]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构想[J]. 谢泳. 文艺争鸣. 2008(07)
[7]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J]. 樊骏. 新文学史料. 1989(01)
[8]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议[J]. 马良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01)
本文编号:3183404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2020,20(09)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形成的历史机制
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教学中的课程设置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及其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史料到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瓶颈与突破[J]. 刘勇,张悦.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5)
[2]“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构及嬗变——以“教学大纲”为考察中心[J]. 孙向阳. 南方文坛. 2018(02)
[3]80年代初的“沈从文热”[J]. 谢尚发.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4)
[4]在政学、文史、古今之间——吴组缃、林庚、季镇淮、王瑶的治学路径及其得失[J]. 陈平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5]现代文学史料学[J]. 赵普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6]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构想[J]. 谢泳. 文艺争鸣. 2008(07)
[7]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J]. 樊骏. 新文学史料. 1989(01)
[8]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议[J]. 马良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01)
本文编号:3183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8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