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反讽艺术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7-04-26 17:11

  本文关键词:反讽艺术的美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反讽艺术是在一个清醒、澄明、深远的大视境下观照人生,使人们认识到:既然荒诞与人生同在,尴尬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模式,,平和通达就该是现代人必具的气度。于是,它以一种冷静平和的叙事方式,不明白点示讽喻对象,不明确表示是非态度,而只将丰富多义的反讽意蕴深含在叙事结构之中,使小说世界深沉浑厚,几近人类生存的本真世界
【作者单位】: 浙江省社联学会处
【关键词】反讽 视境 平和 讽喻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反讽艺术的美学特征□贾越内容提要反讽艺术是在一个清醒、澄明、深远的大视境下观照人生,使人们认识到:既然荒诞与人生同在,尴尬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模式,平和通达就该是现代人必具的气度。于是,它以一种冷静平和的叙事方式,不明白点示讽喻对象,不明确表示是非态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可嘉;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1期

2 克·布鲁克斯;赵毅衡;;诡论语言[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3 流沙河;两类反讽[J];当代文坛;1983年02期

4 孟悦;;视角问题与“五四”小说的现代化[J];文学评论;1985年05期

5 星舟;论高视角的一般特征——小说叙事理论漫笔之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6 张目;一种“满不在乎”的诗——《外科病房》评析[J];名作欣赏;1986年05期

7 王绯;;张辛欣小说的内心视境与外在视界——兼论当代女性文学的两个世界[J];文学评论;1986年03期

8 朱学群;《何典》的反讽意味及其构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韦恩·布思,戈木;小说中的“客观性”[J];外国文学;1987年04期

10 胡平;一个不算陈旧的故事——与程德培同志商榷[J];文艺争鸣;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春英;李冬梅;;反讽小议[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王有钧;;家风三字经[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的反讽叙事[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福湘;;复调小说——王小波的一种解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玲;;铁凝小说言语修辞[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龙彼德;;痖弦诗的语言特色[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亚军;;论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理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亦晨;恭维的造诣[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於可训;对荒诞岁月的反讽与解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江湖;知识分子命运:当前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N];文艺报;2000年

4 咆哮;网络文学的七种武器[N];北京日报;2001年

5 晓玉;让当代人做一次深呼吸[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余岱宗;“错位逻辑”幽默的实践[N];光明日报;2002年

7 金永红;让精神病学回归医学主流[N];健康报;2002年

8 伍立杨;求自由的悲情哲学[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安琪 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文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银河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风笑天;多元取向:当代中国人的婚姻与家庭[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绍俊;月亮怎么从云朵里穿行[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关峰;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7 韩晓;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在荒原中跋涉——艾略特的《情歌》和《荒原》两首诗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姜燕晓;奥斯丁和勃朗特创作中的“灰姑娘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秦红;和谐与秩序之旅[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晓梅;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审美意蕴[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6 曹道根;论英语言语反讽[D];安徽大学;2001年

7 杨高平;板块与反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欣华;悖论(paradox)和反讽(irony)[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晓琴;论《弃儿汤姆·琼斯史》中的反讽[D];中南大学;2002年

10 高玉娟;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表现主义手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反讽艺术的美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8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